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五条,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如下:
附带民事诉讼的起诉人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
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具备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相关的事实、理由。
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范围。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损失,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后及时提起。
因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各环节均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被害人没有在审查起诉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以直接向法院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最好在法院审判前提出,以便法院可以安排与刑事案件合并审理。如果被害人在法院开庭后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而刑事案件尚未作出判决,法院仍应当受理,并且有审判刑事案件的同一法庭另行开庭审理。但是,如果法院已经对刑事案件作出判决,就不能再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在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被害人仍然有要求赔偿的权利,但是不能再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而应当直接提起民事诉讼。如果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的民事审判庭审理。如果被告人在监狱服刑,法官可以到监狱提讯被告人。如果与刑事案件合并审理,法院可以进行调解,被告人主动赔偿的情况下可以从轻判刑。如果刑事案件结案后,单独起诉民事赔偿,被告人不会再接受调解,法院的判决又难于执行,这对原告人不利。
对于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情况,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时效为一年。超过一年的法院不予受理。但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则不受时效的限制。
关于侦查阶段是否能够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存在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侦查是诉讼过程的一个阶段,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当然包括侦查阶段。
另一种意见认为,附带民事诉讼只能对被告人提出,侦查阶段没有被告人,只有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最后是否被起诉,侦查机关无权决定。因此,侦查阶段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有的公安机关接受被害人的附带民事诉讼状,侦查终结后一起移送检察院。而有的公安机关不接受被害人的诉状,告知他们案件移送检察院后再提交。
在审查起诉阶段,案件移送到检察院后,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起诉,应当通知被害人,并告知被害人有权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检察院应当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诉状与公诉书一起移送人民法院。
对于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情况,单位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检察院应当在公诉书中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而不需要另行提出附带民事诉讼。
根据《解释》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被害人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但是,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赔偿精神损失的请求。
根据《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犯罪行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造成被害人残疾,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等费用。如果造成被害人死亡,还应当赔偿丧葬费等费用。
由此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范围仅限于物质损失,且仅限于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的物质损失,不包括精神损失在内的赔偿。对于被告人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被害人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只能通过追缴或退赔的方式来弥补损失。
服刑期间病死的赔偿问题。服刑期间病死国家不给予赔偿,只有在违法拘留、逮捕、错判等情况下造成公民死亡才给予赔偿。对于民事赔偿,服刑人员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是独立存在的。受害人可通过民事诉讼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申请执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利与弊。其优势在于被告人会积极赔偿以获取受害人谅解,影响量刑;法院不征收诉讼费用,减轻受害人负担。然而,其不足在于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同时,文章还涉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的执行期限问题,执行难度取决于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可通过向
刑事附带民事妨碍公务罪的相关内容。涉案人员侵犯的是公务单位的活动及管理秩序,而非个人权益,因此被妨碍的公务人员无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不包括精神损失赔偿,当事人无法就精神层面的伤害请求赔偿。
刑事附带民事案子提交材料的相关内容。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明、刑事附带民事诉状、财物损失清单及收据或评估报告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即司法部门在处理刑事案件时一并解决被告导致的经济损失。受害者及检察院在刑事诉讼期间可提出附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