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什么是申请回避

什么是申请回避

时间:2024-02-16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227
什么是申请回避

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及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回避制度作为保障案件公正处理的一种制度,被广泛采纳并纳入现代各国诉讼立法。当事人在发现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情况时,可以申请回避,要求与案件有牵连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等不参与该案件的审理。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章专章明确规定了回避制度,包括回避的法定情形、适用对象、回避的方式与程序等内容,基本上构造了比较完善的回避制度。

回避的方式

申请回避的方式包括自行回避和当事人申请回避两种。

自行回避是指审判人员等在具备回避情形时,主动提出回避,即不参与或退出对案件的审理。自行回避要求回避人员明知回避情形的存在并自觉遵守回避制度,是一种自觉行为。

然而,回避制度的保障不能依赖于任何自觉行为,必须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因此,申请回避对于回避制度的保障作用远大于自行回避。申请回避由于缺少当事人发现回避情形的法律规定而无法得到制度保障,从而使看似完善的回避制度变得虚置。

为维护审判权的公正行使及保持国民信赖,我们必须正视回避制度实现的制度保障问题,而其重点应在于当事人申请回避的制度保障。

当事人申请回避的条件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审判人员具备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自行回避。同时,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1. 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3. 与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如果审判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对于具备上述行为的审判人员,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而前三款规定同样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