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被依法收监执行刑罚或被依法拘留、逮捕时,监管场所和羁押场所应当给予必要的戒毒治疗,并将强制隔离戒毒的时间连续计算。如果刑罚执行完毕或释放时强制隔离戒毒尚未期满,应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为了解决当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涉嫌轻微刑事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城北分局与相关单位进行了多次调研和创新探讨。6月8日,城北分局召开联席会议,与城北区人民法院、城北区人民检察院等单位达成共识,形成了《规范戒毒人员涉嫌轻微刑事案件办理流程的会议纪要》。
为了使新模式正常运行,城北分局与多个部门进行了细化落实。公安机关不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涉刑强戒人员,而是直接将案件移送至检察院,由检察院公诉至法院。法院在戒毒场所开庭并宣判,实现了执法司法的无缝衔接。这一新模式将之前的10余项流程缩减至4项,既保证了刑罚的执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司法资源。随着执法信息化的发展,今后法院开庭可以采用远程视频、数字法庭等方式进行,进一步节约办案成本。
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投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后,经诊断评估,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前解除或延长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并报决定机关批准。
提前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必须执行强制隔离戒毒1年6个月以上。解除后,这些人员将转到戒毒康复中心继续戒毒康复,并最终回归社会。
各分、县(市)公安局法制部门负责接收和审核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审批材料,并报分管戒毒工作的局领导审批。审批通过后,法制部门会及时通知强制隔离戒毒所。审批工作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强制隔离戒毒所呈报的提前解除或延长强制隔离戒毒的材料应包括《提前解除/延长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呈批表》、《诊断评估表》、《康复戒毒协议书》的复印件。决定书应填写一式五份,其中三份提供给强制隔离戒毒所,一份存档于本局法制部门,一份备案于本局禁毒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规定,以下情况之一的吸毒成瘾人员将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对于吸毒成瘾严重,通过社区戒毒难以戒除毒瘾的人员,公安机关可以直接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范围。此类诉讼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害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旨在赔偿因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其优势在于同时解决刑事和民事赔偿问题,节省诉讼成本。此类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出,并由同一法庭审理。在刑事案件尚未审判前,法
刑事诉讼中的人身检查相关规定。根据《刑事诉讼法》,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以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进行人身检查,但需依法进行,保护公民权利。强制检查适用于犯罪嫌疑人拒绝时,且对妇女的身体检查有特别规定。人身检查可观察特征、伤害和生理状态,对认定犯罪事实、查
刑事案件审判程序准备阶段的准备工作,包括通知相关人员、听取辩护人意见、通知开庭时间地点等,并详细说明了人民法院应重新审判的申诉案件的几种情况,包括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不充分、适用法律错误以及审判人员存在违规行为等。
再审的定义和程序,再审是对已经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进行重新审理的活动。再审可以由本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或上级人民法院提出。对于刑事案件再审是否开庭审理取决于具体情况,某些再审案件需开庭审理如第一审程序审理的案件等,而其他一些情况可以不进行开庭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