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审判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活动。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及相关人员都必须自觉地遵守法庭纪律,包括法定代理人、诉讼参与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以及在场的旁听群众和记者等。
为保证法庭审判的顺利进行,开庭前,书记员都要当庭宣读法庭纪律,如在法庭上,想要发言必须先经过审判长同意;法庭上不得高声喧哗、吵闹;未经允许不得摄像、拍照、记录;听从审判长指挥等。
如果有人违反法庭纪律,扰乱法庭秩序,审判长应当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首先,应当警告违规行为人,并告知其行为的法律后果,同时制止其行为。如果违规行为人不听制止,继续扰乱法庭秩序,可要求法警将其强行带出法庭。
对于态度恶劣、给法庭带来严重后果和影响、损害法庭尊严、使审判活动无法正常进行的人,可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15日以下的拘留。在罚款或拘留时,合议庭应当制作决定书,并经本院院长批准。
被处罚的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对于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将依照《刑法》第三百零九条规定的扰乱法庭秩序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刑事审判阶段,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为自己进行辩护。即使在案件进入人民法院的审判阶段之前未委托辩护人,被告人仍然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委托辩护人。
对于公诉案件来说,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移送到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就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己侦查的案件终结后移送刑事检察部门审查起诉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同样有权委托辩护人。对于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案件,被告人随时都可以委托辩护人。
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义务告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的权利。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在收到审查起诉材料之日起3天内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应在受理自诉案件之日起3天内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
如果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没有履行告知义务,而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及其家属通过普法学习得知有权委托辩护人的权利,可以依法委托辩护人。
免于刑事起诉的法律程序,包括不起诉的法律规定、不起诉决定书的内容以及处理措施和被害人的权益保护。在公诉机关确认被告人已经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因犯罪情节轻微可做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决定书需明确被起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事实、不起诉的根据和理由等。对于被不起
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意义及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检察官回避制度是一种诉讼制度,旨在确保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处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包括回避主体是行使职权的检察官,产生回避的原因不仅限于亲属关系,核心是对检察官职权的法定限制。该
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的完善与问题解决。首先,介绍了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的背景和现状,强调了需要医学、法律和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其次,指出了精神病鉴定主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接着,提出了法院在审理中如何有效组建合议庭和后续救济的建议。最后,提出
关于停尸费的责任承担问题。办案机关对于查明死因且不需要继续保存尸体的案件,承担停尸费;家属未处理导致的停尸费原则上由家属承担,但若因被告人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经济损失,可要求被告人承担。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在刑事诉讼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