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犯罪嫌疑人会见
2. 了解涉嫌罪名和案件情况
3. 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
4. 为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5. 代理申诉和控告
1. 查阅、摘抄、复制案件相关诉讼文书和技术性鉴定材料
2. 与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3. 调查和收集案件相关证据材料
4. 向检察机关提出辩护意见、代理意见或申诉意见
5. 向人民检察院反映意见
1. 查阅、摘抄、复制案件相关材料
2. 与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
3. 调查和收集证据
4. 出庭准备
5. 参加法庭审理,发表辩护意见
6. 休庭后的工作
1. 了解研究一审判决情况
2. 协助被告人或代其书写上诉状
3. 阅卷、摘抄、复制案件相关材料
4. 与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5. 发现收集新的证据
6. 出庭准备
7. 参加法庭调查
8. 参加法庭辩论
9. 如果二审案件不开庭,向法院提交新的证据和书面代理意见
1. 代理自诉案件自诉人指控被告人犯罪行为
2. 代理受害人举报、控告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
1. 担任原告人的诉讼代理人
2. 担任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
1. 在死刑复核程序中,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复核法律意见
1. 申诉案件立案
2. 申诉再审案件的辩护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32条规定,下列人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
1. 律师
2. 人民团体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但正在被执行刑罚或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根据最高法院《解释》第33条规定,下列人员不得被委托担任辩护人:
1. 被宣告缓刑且刑罚尚未执行完毕的人
2. 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3. 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
4.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
5. 本院的人民陪审员
6. 与本案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
7. 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但如果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监护人,由被告人委托担任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根据《律师法》第13条规定,国家机关的现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律师在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期间不得执业。该法第36条规定,曾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在离任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后两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
如何开具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证明,包括无违法违纪证明和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应用。无违法违纪证明用于证明个人在居住地区没有违法违纪行为,无犯罪记录证明则适用于特定情形,如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政审、吸收新党员政审等。文章还规定了不列入证明范围的情形,如征兵政审、
刑事诉讼辩护人的资格及权利。符合律师资格条件的人员、由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员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等可担任辩护人。但正在执行刑罚或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担任。辩护人在诉讼中有权查阅相关材料、与被告人沟通,并在法庭上积极辩护,可申请新的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判是否公开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宣告判决的过程必须公开进行,不论当庭还是定期宣告,判决书均需送达相关当事人、检察院、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因此,即使案件不公开审理,其宣判仍然需要公开。
犯罪记录查询的相关法律规定。一般公众无法查询有犯罪记录的个人信息,只有具备相关资格的人员才有权查询。未成年人的犯罪记录被封存,不能被随意查询,而成年人的犯罪记录则可以被查询到。文章还解释了什么是刑事犯罪记录,包括其定义和法律对于犯罪行为的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