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医疗的问题有哪些
时间:2024-04-19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强制医疗是指没有经过治疗者同意而强制执行的医疗措施,在目前国内被执行强制医疗的人也不少。强制医疗的本意虽然是为了治疗者好,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那么,强制医疗的问题有哪些?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的说法。
强制医疗的问题及对策
选择性条款的问题《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然而,该条款存在选择性规定的问题,即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强制医疗,这容易导致强制医疗的虚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明确规定强制医疗的适用范围,确保对有危害社会可能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
执行强制医疗的医院不明确目前,治疗精神病的医疗机构种类繁多,包括由公安机关管理的安康医院、普通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私立精神病医院等。这些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和技术存在差异,导致条件较好的医院不愿收治精神病人,而条件较差的医院则抢着接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明确规定执行强制医疗的医院,加强对这些医院的监管,并确保其具备必要的设施和技术条件。
强制医疗费用出处不明确精神疾病的治疗费用较高,而现有法律法规尚未明确规定强制医疗费用的承担主体和结算方式等。这导致精神病人的家属无法承担或不愿意承担强制医疗的费用,从而影响了对精神病人的有效治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明确规定强制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并建立相应的费用结算机制。
定期诊断评估的期限不明确《刑事诉讼法》规定,强制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被强制医疗的人进行诊断评估。然而,目前并未明确规定定期诊断评估的期限,导致一些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已经好转,但仍未及时评估,从而出现出院难的问题,不利于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明确规定定期诊断评估的期限,并加强对执行强制医疗的医院的监督。
教育、宣传薄弱调查显示,自《精神卫生法》实施以来,社会公众对精神卫生知识了解甚少,对精神卫生健康不重视,对精神病患者产生恐慌和歧视。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应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完善精神病的预防、治疗和监管,消除对精神病患者的恐慌和敌视心理。
对策和建议
政府强制治疗严重危害行为的精神病人对于病情严重的精神病人,其家属、监护人及社区难以管理,因此应由政府进行强制治疗,以确保治疗的稳妥性。
明确强制医疗执行主体的标准国家应加强专业医疗机构的建设,并按区域分片统筹,授权各类精神病医院代为履行强制医疗的职责,以缓解目前强制医疗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应确保专业人员的待遇,解决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此外,应明确要求名录中的精神病医院对强制医疗的病人必须收治,并加强对这些医院的监管措施。
国家承担强制医疗费用强制医疗作为一项刑事处分措施,具有强制性和公益性的特点,因此,执行强制医疗的费用应由政府承担。
科学规范诊断评估建议强制医疗医院在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参与的情况下,每6个月对涉案精神病人进行诊断评估,一旦确定不再具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性,应立即解除强制医疗。
大力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应加强对《精神卫生法》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完善精神病的预防、治疗和监管,消除对精神病患者的恐慌和敌视心理。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法院决定继续强制医疗是否允许申请复议
法院在强制医疗方面的决策流程以及强制医疗程序的特点和救济途径。被决定强制医疗的人可以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强制医疗程序旨在保障公共安全并对精神病人进行必要的医疗,具有适用对象的有限性、决定依赖医疗机构的专业意见等特点。被强制医疗的人或其
-
强制医疗执行通知书
强制医疗程序的对象及适用条件。根据法律判决,[姓名]被判处强制医疗。该程序适用于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他们可能因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适用条件包括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达到犯罪程度,具有严重人身危险性,且符合医学上的精神病成立标准。
-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和审理程序。对于精神病人实施的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公民人身安全,且经法定程序鉴定不负刑事责任但可能继续危害社会的情况,可以采取强制医疗措施。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决定,公安机关负责执行。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审理程序,包括合议庭审判
-
关于董某强制医疗案的代理意见
董某强制医疗案的代理意见。董某因患有精神分裂症并在发病期间实施暴力行为,被指定为强制医疗的被申请人。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代理人认为公诉机关对董某的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同意依法对其进行强制医疗,以保护其合法权益,帮助其恢复健康。
-
施工阶段安全监理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
食堂承包合同应怎么写?
-
房屋质量有问题能取消交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