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具有刑事诉讼和民事诉讼的双重性质。就所要解决问题的内容而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经济赔偿问题,类似于民事诉讼中的损害赔偿。然而,这种损害赔偿并非独立的民事诉讼可以解决,它在程序上受到刑事审判程序的制约,并与刑事犯罪的认定相互关联。因此,它不是独立的民事诉讼,而是刑事审判在刑事诉讼终结时或终结后进行的诉讼活动。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适用法律上的特殊性。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源于刑事诉讼法,因此需要适用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例如,对于附带的民事诉讼判决部分不服,上诉期限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83条的规定,只能是10天,而不能是15天。同时,在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审理,例如当事人可以和解、原告可以撤回诉讼。根据民事诉讼法第9条和第8章的规定,人民法院还可以调解。然而,由于附带民事诉讼受刑事诉讼的制约,使得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与独立民事诉讼有所不同,例如对人民检察院起诉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7条的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于“刑事诉讼过程”包括侦查、起诉、审判三个阶段,因此被害人可以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或审判阶段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应当担任调解的主持者。然而,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是否可以主持调解呢?在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似乎已经成为调解附带民事诉讼的惯例。然而,筆者认为,附带民事诉讼调解的主持者只能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不能对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进行调解,原因如下:
(一) 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调解违背我国的基本司法制度。根据我国宪法第12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我国的基本司法制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公安机关行使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权。审判是人民法院适用法律审理和裁判的活动,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调解既不属于检察权的内容,也不属于侦查权的内容,而是属于审判案件的活动。
(二) 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调解不符合事实清楚、是非分明的原则。附带民事诉讼所要解决的是由于被告人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赔偿问题,这种赔偿责任的有无以及大小与犯罪人的犯罪构成、犯罪情节等直接相关。只有经过刑事部分的审判,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事实清楚,才有可能分清是非。在此之前进行调解,势必导致刑事案件没有定案之前就先行解决附带民事诉讼的混乱现象,从而影响民事责任的正确承担。
(三) 从公安机关调解的性质看,人民法院的调解是一种诉讼活动,而公安机关虽然可以调解,但其性质属于行政调解,用行政调解来解决附带民事诉讼争议显然是违法的。
湖南省XX县人民法院处理的一起刑事附带民事撤诉案件。自诉人XX因被告人XX的故意伤害行为提起控诉,并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在审理过程中,自诉人因双方已和解处理为由提出撤诉申请。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同时,介绍了附带民事诉讼
刑事拘留的法律要求和程序。刑事拘留是一种限制犯罪嫌疑人自由的强制措施,必须满足特定条件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有不同的拘留权限和规定,包括拘留对象必须是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并且拘留必须在法定的紧急情况下进行。此外,拘留的决定和执行也有特定
刑事谅解书的撰写方法和应用场景。在纠纷发生后,双方经过协商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同意谅解犯罪嫌疑人,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并请求司法机关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双方和解可以获得从宽处理和不起诉等处理结果。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及相关流程。案件审理期限通常为两个月,复杂情况可延长。开庭流程包括宣布开庭、宣读起诉书、出示物证、辩论等步骤。附带民事部分包括宣读起诉状、举证、质证、调解等环节。最终,法院择日宣判,审理程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