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被告代理人,应正确理解和尊重自己的角色,配合法院行政庭的指挥和安排,尊重行政审判权。
被告想要获得胜诉,需要在诉前和诉外做好准备工作。那么,被告会在哪些方面失败呢?
1. 举证责任的含义:
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被告应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以证明其合法性。如果不能提供证据、拒不提供证据、提供伪证或提供的主要证据不足,或者不能提供规范性文件,就要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该具体行政行为就要被法院认定为违法并被撤销。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严格的,只有被告来承担才能保证公平。
2. 举证行为的实施:
被告在法院立案后10日内必须完成举证行为。被告超过此期限不提供证据或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应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和依据。被告提供的证据必须在行政程序中收集和占有,法院原则上不采纳立案后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
3. 举证责任与法院的查证权:
法院有权核实被告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法院可以根据原告和第三人的请求,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以及程序性事项而行使查证权。
被告可以适时利用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来争取胜诉。
1. 法定改变:
被告可以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并对定性产生影响,或者撤销、部分撤销或变更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处理结果。
2. 视为被告改变:
被告可以根据原告的请求依法履行法定职责,采取相应的补救、补偿等措施。在行政裁决案件中,被告可以书面认可原告与第三人达成的和解。
被告运用改变具体行政行为的权力需要遵循以下规则:
1. 在一审、二审、再审期间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2. 应书面告知人民法院;
3. 原告和第三人同意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撤诉,法院裁定准许,终结案件;
4. 原告和第三人可以对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新的诉讼,法院终止原行为;
5. 若原告和第三人不同意改变后的具体行政行为,法院以原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诉讼标的继续审查。若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则作出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若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则作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处理办法。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要求,涉及检察官和法官应立即停止工作等待上级决策。回避要求的处理程序需提交给法院院长或相应机关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后,应换人参与侦查、起诉和审判。驳回决定的申请人有权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诉讼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当司法人员与案件或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关系时,应自行回避。如果未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回避申请的处理程序包括侦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的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人员在决定作出前应暂停参与
一份刑事起诉状范本的主要内容,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辩护人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以及案件事实和起诉的根据和理由。文章详细阐述了如何填写这些信息,并明确指出起诉书的内容必须清楚明确,证据必须确实充分。最后根据案件情况,提出相应的法律处理和处罚建议。
被告人张某甲因滥用职权和受贿的起诉书。张某甲在担任征地动迁办公室工作人员期间,滥用职权造成国家财产损失,同时利用职务之便受贿。案件已经移送审查起诉,张某甲被指控触犯刑法相关规定,需追究其刑事责任。张某甲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可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