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情形是,原因行为属于非意外,且被保险人已经意识到该行为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可以拒赔。例如,Beller(Marcel)Ltdv.Hayden案(1978年)中,一个雇员喝酒后驾车,由于车速太快,在一个拐弯处失控,造成车毁人亡。该雇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要求保险公司赔付。法院判决认为,被保险人酒后驾车属于故意行为,被保险人能够意识到酒后驾车行为将使自己处于危险状态。虽然对被保险人来说,事故的结果是意外的,但故意酒后驾车以及自己能够意识到危险状态的存在足以支持保险公司拒赔。
第二种情况是,原因行为属于非意外,但被保险人没有实际预料到该行为将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当赔付。例如,Hamlynv.CrownAccidentInsCoLtd案(1893)中,被保险人俯身拾起一个孩子掉下的子弹头时,扭坏了膝关节。由于膝关节过去从未出现过毛病,被保险人认为是一起意外事故,要求保险公司赔付。保险公司认为,被保险人俯身捡起子弹头是其主动的故意行为,不应赔付。法院判定,虽然被保险人俯身捡起子弹头是一种非意外的故意行为,但其从未预料到捡拾子弹头会扭伤膝关节。即,原因行为虽然是故意的,但结果出乎被保险人意料,被保险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危险状态,保险公司应当赔付。这一案例已成为英美法系认定意外的经典案例。
在美国,甚至出现了对原因意外和结果意外不加区分,对被保险人有意识行为引起的意外结果一律应当赔付的观点。然而,本文认为,这种观点过于偏袒被保险人,不够公平。对于何为“意外”,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书写方式,包括案件基本信息、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部分。详细阐述了公诉机关、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被告人、辩护人的信息,以及审理过程、事实查明、法律适用和判决结果等内容。判决结果根据被告人的犯罪情况和赔偿情况分为四
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承保的风险是意外伤害。通常,保险公司的意外险产品对意外伤害定义是:以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的原因致使身体受到的伤害。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是以团体方式投保的人身意外保险,而其保险责任、给付方式则与个人意外伤害保险相同。由于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率与被保险人的年龄和健康无关,而是取决于被保险人的职业,而一个团体的成员从事风险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工作,所以与人寿保险、健康保险相比
在我国保险市场中,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一个重要险种,寿险合同中也经常出现被保险人意外身故,保险人即应赔付的规定。因此,如何理解“意外”一词,实在是一个重要问题。保险公司通常将“意外”定义为:外来的、不可预见的、突发的、非本意的客观事件。即,意外分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