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判决书要送哪些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刑事判决书应当送达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人民检察院,不送给家人。
刑事案件:包括提起诉讼的检察院,罪犯及其代理律师。如果是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话,送达给提起诉讼的当事人、第三人。
刑事判决书生效后应该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所在单位应根据法院的判决结果辅以相应的党纪、政纪的处理或劳动、人事关系的调整),没有单位的则送达到被告人所在地的派出所。
什么是刑事判决书
刑事判决书,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分为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和第二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对第一审刑事判决不服的,可在收到判决书后的第二日起十日内提起上诉;人民检察院发现第一审判决确有错误,也应当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第二审刑事判决为终审判决,但二审判决确有错误的,被告人可依法申诉,人民检察院也可依法提起抗诉。
刑事判决书写法指导
刑事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依据查明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对被告人所犯罪行作出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刑事判决书应当写明:①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包括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职务、以前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是否被逮捕、羁押日期等;②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③判决认定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④判决结果和上诉期间和上诉的法院。刑事判决一经发生法律效力,就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对一审判决,被告人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一起关于钱某起诉赵家兄弟的具体案件,包括起诉状或一审判决书的结构和内容。起诉状或判决书包括标题、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等部分,详细陈述了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若调解无效,法院应继续审理并根据案件情况作出判决。
宣判后收到判决书的时间及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庭宣判的案件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案件则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因一审、二审及不同案件类型而异。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判决生效后的探监程序,包括探监时间条件和家
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和要点。刑事判决书的首部包括标题、编号和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情况,需要详细说明被告人的身份背景。同时,还探讨了案件的审理情况,包括案件的由来、审判组织和到庭情况等。通过详细阐述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辨别刑事判决书的真伪。
民事、行政和刑事裁定书的生效时间。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的第十六天生效,行政和刑事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判决书后的第十五天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书因实行二审终审制度,在送达时即生效。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案件上诉期间的计算方式,如遇法定假日则延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