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63条的规定,宣告判决必须进行公开。如果在庭审时宣告判决,判决书应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如果判决是在定期宣告的情况下进行的,判决书应在宣告后立即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82条的规定,如果在庭审时宣告判决,应当宣布判决结果,并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如果是定期宣告判决,合议庭应在宣判前提前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并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判决宣告后,应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判决生效后,还应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所在单位或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如果被告人是单位,还应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注册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提起了附带民事诉讼,判决书必须送达给受害人。对于没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受害人,刑事判决书则不会送达给他们。
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必须参加诉讼。当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他仍然需要在案件开庭时出庭应诉。如果案件尚未判决,取保候审的期限可以延长。
根据规定,一名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不得超过两人。在共同犯罪的案件中,一名辩护人不能为两名以上的同案被告人辩护。
在刑事案件中,举证责任由案件的当事人承担,律师通常可以协助调查取证,并享有调查的权利。辩护律师经过证人或其他相关单位和个人的同意,可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和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辩护律师经过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的许可,并且经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可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刑事判决书是在刑事案件审理完毕后下发的一种书面决定,人民法院应在受理公诉案件后的二个月内宣判,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或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符合特定情形的案件,可经上级法院批准延长三个月;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需报请最高法院批准。对于
判决书是法院根据判决写成的文书,包括民事判决书、刑事判决书、行政判决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与之相比,调解书是法院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协议进行确认的法律文书。调解书和判决书在适用条件、体现意志、反映内容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调解书的内容主
刑事自诉委托书是被害人、自诉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一种书面委托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害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特别提示:如果您明知道侵害人有两人以上,却只对其中部分人提起刑事自诉,那么在判决宣告后,您又对另一部分人提起刑事自诉的,法院不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