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自诉案件立案标准有哪些
时间:2024-03-13 浏览:2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有哪些标准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的标准和程序
程序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刑事自诉案件立案需要符合以下程序标准:
- 自诉人必须具备起诉的资格,即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被告人必须是已满16周岁、有责任能力的公民。
- 如果被害人因死亡、丧失行为能力、受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亲自告诉,或者是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由于年老、患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其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可以代为告诉。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代为告诉时,需要提供与被害人关系的证明和被害人不能亲自告诉的原因的证明。
- 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必须清楚,包括自诉人、被告人、附带民事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地址、联系电话等。
- 诉讼请求必须明确,即明确提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标的。
- 必须具备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或证据线索。
- 案件必须属于本法院的管辖范围,即被告人的犯罪地或居住地有一项在本辖区内,并且案由属于自诉案件的类型。
实体标准
刑事自诉案件立案还需要符合以下实体标准:
- 案件未超过诉讼时效。
- 指控的事实符合自诉案件犯罪构成的要求。
刑事自诉案件的诉讼文书要求
在提交刑事自诉状或刑事附带民事自诉状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必须包括自诉人、被告人、代为告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工作单位、住址。
- 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必须包括被告人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情节和危害后果等。
- 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必须明确具体的诉讼请求。
- 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必须包括致送人民法院的名称及具状时间。
- 自诉状或告诉笔录必须包括证人的姓名、住址以及其他证据的名称、来源等。
- 如果被告人是多人,自诉人在告诉时需按被告人的人数提供自诉状副本。
相关法律知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 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自诉人撤诉或当事人自行和解的案件,如果被告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应当立即解除。
- 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准许中途退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决定按自诉人撤诉处理。
- 如果自诉人是多人,其中部分人撤诉不影响案件的继续审理。
-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的案件不适用调解。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自诉案件判决书
刑事自诉案件的流程和相关细节。自诉案件包括侮辱、诽谤罪等案件类型,自诉人需向法院递交刑事自诉状。法院会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审判过程中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自诉人需积极参与庭审,否则可能按撤诉处理。最终,法院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作出判决。
-
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的被害人是否可以自诉?
在附条件不起诉案件中,被害人对检察机关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不满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诉的问题。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且自诉案件特点包括调解、和解、反诉等。刑事自诉案件一般情节较轻,附带民事诉讼,其时效受刑法、刑事
-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
刑事自诉审查程序的内容,包括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的审查内容和审查程序。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处理,如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会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则会说服自诉人撤诉或裁定驳回。此外,文章还涉及程序的审查判断、证据的审查判断
-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但证据不足或属于公安机关受理的,应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司法实践中需注意,第三类案件成为自诉
-
对于管辖不明确的刑事案件如何解决
-
刑事案件中的和解和撤诉
-
自诉案件的分类及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