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规定自诉案件的审理不收取诉讼费,这项规定带来一些弊端:
有些当事人明明应当立民事案件,却坚持要立自诉案件。
自诉人在起诉时不够慎重,不管被告人的身份是否真实,基本证据是否存在,都会草率立案。
一旦符合立案条件,自诉人常常漫天要价,不利于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对于调解工作不利。
一些案件在其他机构或民间调解后得到解决,但自诉人仍然选择到法院起诉,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引起诉累。
自诉案件的二审可以进行调解,导致当事人与法院进行讨价还价。
被告人原本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不管法院如何努力,被告人都不愿意赔偿。等到一审判决后,上诉到二审法院时,被告人才愿意进行赔偿,这可能导致二审改判。这样一审法院作出的公正判决也会被撤销,无法起到实质意义,并且严重损害了审判工作的严肃性。
刑诉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在20天内结案,但对于自诉案件来说,20天的期限难以审结。
因为自诉案件的情况是多变的,常常双方当事人经过调解达成了协议,但后来又后悔了,需要再次开庭审判,这时时间已经超过了20天。有时完全符合适用简易程序规定的案件,因为审限的原因不得不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自诉案件的受理程序。人民法院在收到自诉状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自诉人。对于犯罪事实清楚且有足够证据的自诉案件,法院应开庭审判;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如自诉人无法提供证据,法院应说服其撤回自诉或裁定驳回。文章还涉及共同侵害人、反诉的条件等相关
行政处罚后符合刑事立案标准的各种情况,包括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的法律处理流程。文中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如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区别,以及违法行为构成犯罪时的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同时,也详细阐述了刑事案件公安不立案的处理方式和自诉案
刑事诉讼法中的自诉案件范围,包括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以及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但证据不足或属于公安机关受理的,应移送公安机关。同时,司法实践中需注意,第三类案件成为自诉
解决管辖不明确的刑事案件的方式,包括协商确定管辖、最初受理的人民检察院管辖、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以及与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的协商一致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刑事案件当事人、被害人、公诉人和自诉人等诉讼参与人对管辖权提出异议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