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是指具备承担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根据法律规定,刑事责任年龄分为普通刑事责任年龄和特殊刑事责任年龄。
普通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如下: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时,不被追究刑事责任,即不负刑事处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即应受到刑事处罚。
特殊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如下:对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刑事犯罪的人,刑事责任年龄从已满十四周岁开始计算。
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以周岁为限,即从过了生日的第二天开始计算。例如,某人生于1989年1月25日,那么他的十四周岁应从2003年1月26日开始计算。
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从轻处罚意味着将刑罚定在法定刑的下限;减轻处罚意味着将刑罚定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例如,如果应判处五年以上的刑罚,实际判处的刑罚将在五年以下。
对于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如果犯罪行为不予刑事处罚,将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对其进行管教。在必要的情况下,政府也可以对其进行收容教养。必要的情况指的是家庭无人对其进行管教、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无法履行管教职责,或者在群众、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强烈要求政府收容教养的情况下,政府出于社会保护的角度可以进行收容教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中指出:“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但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并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孙子报考公务员或申请入党的影响。文中指出,如果孙子没有加入这些政治背景相关的活动,爷爷的犯罪记录对其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但报考公务员和申请入党时,政审环节会审查家庭背景,爷爷的犯罪记录可能导致孙子政审不通过。文章还介绍了直系血亲的定义
未成年杀人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问题。审查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证据材料欠缺或矛盾,以及户籍证明权威性受挑战。审查原则包括准确查明年龄、有利于被告人、实事求是、灵活适用。审查方法包括审查书证、听取供述和辩解、调取证人证言以及慎重运用骨龄鉴定。完善未成
我国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年龄的区别。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而刑事责任年龄则根据不满14周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同阶段的人的辨别和控制能力,对他们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负有不
猥亵罪的刑罚和构成要件。猥亵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或在公共场所犯罪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妇女身体自由权、隐私权和名誉权,以暴力、胁迫等方式强制猥亵他人的行为,主体为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主观表现为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