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鉴定材料
(一)医疗机构要提交的材料:
1、书面陈述或答辩;
2、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3、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4、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5、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6、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资料。
7、建有门诊、急诊病历档案的医疗机构还要提交患者的门(急)诊病历。
(二)患方要提交的材料:
1、书面陈述材料;
2、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患者要提供门诊病历资料;
3、其他患方认为对己方有利、能证明医方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的证据。
二、医学会受理鉴定的程序
依法作为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包括负责组织首次鉴定、再次鉴定的地方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
医学会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后,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通知。通知程序包括:
(1)医学会自受理之日起规定时限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其通知送达方式,通常要求采用挂号邮寄或者直接送达签收受理通知书,必要时同时电话通知或者发送电子邮件通知;
(2)给被申请人邮寄受理通知书时,应当附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副本;
(3)在受理通知书中告知双方当事人应当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要的材料、被申请当事人的答辩书以及提交其材料与答辩书的规定。
在根据患者提供的资料以及证据后,卫生行政部门会请到医学会组织有关临床医学专家、法医学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运用医学、法医学等科学知识和技术,对涉及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有关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结论。患者根据这个鉴定的结论就可以找到卫计委提出协商和解决的办法对于患者后期的治疗以及支付问题进行解决。
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时效问题。文章介绍了诉讼时效的定义和规定,并详细阐述了医疗纠纷的诉讼时效。文章指出,医疗纠纷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权利人可从医疗侵权纠纷和合同违约纠纷两个角度选择诉讼案由。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和医疗鉴定流程,提醒患者及其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和医疗事故鉴定书的内容。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主动要求回避,当事人也可向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鉴定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材料、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医疗行为是否违法、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
办理医疗事故鉴定时的注意事项。其中包括提起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性、及时提交相关材料、行使鉴定专家抽取和回避权、积极参与鉴定、了解鉴定书项目、再次鉴定申请权及时效性以及灵活选择处理医疗纠纷的方法或途径。患者应充分了解这些注意事项,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医疗事故鉴定的受理条件及程序。医学会规定了具体的申请条件,对于不符合受理条件的情形将不予受理,并需说明理由。医学会应当在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材料,并在接到材料后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鉴定书。总体时间期限应在受理后的6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