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鉴定组成员自行回避是指当专家鉴定组成员认为自己存在回避情形之一时,应主动要求回避。这是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项重要义务。
当事人申请回避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专家鉴定组成员存在回避情形之一时,可以向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这是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的重要权利。
当事人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其内容应合法、格式规范,并且语言准确、严谨、条理清楚。鉴定书除了应包括裁定的时间、地点和鉴定组成员的信息外,还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码、治疗经过的简要描述、陈述的主要意见和理由、申请鉴定的时间等。医疗机构应提供医疗机构名称、地址、《医疗机构许可证》代码,医务人员应提供专业、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合法执业资格证书代码。
由于医患双方都有举证的义务,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包括医患双方提供的病案(可以是复印件或复制件)和其他相关材料,以及医学会在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前进行的调查材料。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鉴定程序的合法性进行说明。包括鉴定专家的资格是否合法,鉴定专家是否是在医学会主持下由医患双方当事人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的,鉴定专家的人数和专业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实行回避原则,以及双方当事人是否到场陈述等。
这部分应明确医疗过程中具体的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的哪一部分。需要指明违反了哪一条哪一款。
这部分应说明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必然联系,即损害后果是否由医疗过失行为直接引起。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因果关系往往很复杂。损害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可能是一个人的过失行为,也可能是多个人的过失行为,还可能是医疗过失行为和疾病发展的共同结果。因此,这部分应明确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并以医学科学原理分析该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根据《医疗事故中关于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评定的暂行规定》,这部分应明确患者在接受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治疗之前原有疾病的状况,医疗过失行为和患者原有疾病在造成本次损害后果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所占比重。需要科学、客观地评定医疗过失行为在造成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如果已确定为医疗事故,这部分应根据《医疗事故分级标准》明确医疗事故的等级。如果鉴定只作出属于医疗事故的结论而不明确事故等级,则属于无效鉴定。
如果医疗过失行为已给患者造成损害后果,这部分应提出适宜的、合理的诊疗护理建议,以减轻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后果。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和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事故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民事诉讼。纠纷处理程序包括向科室主任反映问题,向医院管理部门投诉,进一步申请鉴定或提起诉讼等步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解决医疗纠纷的多种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的两个重要技巧。一是及时复印封存资料,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复印封存病历等资料,以确保其真实性,避免院方篡改病历的嫌疑,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谨慎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机构应承担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