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医疗事故是我们都不想看见的,发生医疗事故有些人会选择诉讼来解决,医疗诉讼需要医疗事故鉴定,那么医疗事故鉴定的期限有什么限制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疗事故鉴定期限的限制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医疗纠纷涉及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必须了解鉴定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医学会作为鉴定的组织者,医患双方作为鉴定的参与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要求之一是时效。
患方的时效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患方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根据民法通则的解释,所谓“应当知道”指的是在客观上存在知道的条件和可能,不管当事人实际上是否知道,均推定为知道权利受到侵害,应当自此时计算诉讼时限。因此,患方如果在接受了医学治疗后发现问题,怀疑与治疗有关,就应当及时与医院沟通或请教相关专家,以免错过了依法解决问题的时限。
卫生行政部门的时限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当事人申请的1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符合规定予以受理的,要在5日内将有关材料交医学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规定不予受理的,也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患方向卫生局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至多在十五天内,一定能收到卫生局的答复。此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还规定,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有异议而申请再次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天内交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医学会的时限要求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负责组织鉴定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在5日内通知双方当事人提交举行鉴定所需的材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医学会应当在自收到材料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医患双方的配合要求
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医患双方需要共同配合。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材料。
鉴定期限的设想
根据上述每一个环节的时限,可以设想:如果一切都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要求来做,由向卫生局提出申请到取得鉴定书,最长的时间是75天。一般来说,卫生局都不会等到时限的最后一天才交医学会鉴定的。医学会接到卫生局的委托后,一般第二天就通知双方交材料,并通知申请方交纳鉴定费。一旦收齐材料,医学会便在3日内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出参加鉴定的专家。为了给专家充足的时间审阅材料,一般安排在抽签后的一个月内组织鉴定。总之,在以往的实际操作中,基本上在双方交齐材料的三十五天左右就能把鉴定结论交给委托方(卫生局或法院)。然而,如果医方或患方未能按时交齐鉴定所需的材料,就会导致整个鉴定时限的延长。因此,申请鉴定的人和另一方的参与者必须严格遵守鉴定的时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