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处理医疗事故需要先进行鉴定,然后由卫生行政机关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并非行政机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报告书也不是医疗事故处理决定书。因此,医疗事故的处理还需要由卫生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进行。
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如果病人认为某一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回避,可以向鉴定委员会提出回避要求,并陈述理由。是否回避由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主任或卫生行政机关决定。病人可以要求鉴定委员会成员回避的情况包括:成员是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当事人或近亲属;成员或其近亲属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成员与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当事人有关系,可能影响鉴定公正;成员曾担任过本次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的证人或代理人;成员曾担任上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成员曾参加过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鉴定结论是通过对事件及有关物证的分析研究和科学鉴定所得出的关于事件发生原因、性质、后果等问题的结论。对于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可以提出质疑或异议。病人可以在行政诉讼时提出对鉴定结论的异议,并要求法庭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进行审查。同时,病人也可以提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或请求法庭重新鉴定,还可以要求法庭调查原鉴定程序的合法性。
如果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由发生事故的医疗机构负担;如果不属于医疗事故,鉴定费由提出鉴定申请的一方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各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工作是独立进行的,他们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即使上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否定了下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已经支付的鉴定费也不会返还。
鉴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符合医学科学原理,并以书面形式作出。病人在判断鉴定结论是否可接受时,可以根据事实认定、医学科学原理和书面形式三个标准进行。如果鉴定委员会在事实认定上存在倾向性,不以事实为依据,那么鉴定结论就可能存在问题。对于医学科学原理的判断,病人通常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但可以寻求熟悉的医生的帮助。如果对鉴定结论有疑问,可以申请上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重新鉴定。
如果鉴定申请超过受理时限而鉴定委员会不予受理,病人可以将造成事故的医疗机构作为被告,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并由法院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在这种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不得拒绝,因为适用的是《民事诉讼法》,而不是《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实施细则。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的执行方式。包括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和法院要求鉴定三种方式。共同委托鉴定由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当地医学会进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鉴定则根据医疗过失行为和当事人要求处理争议来组织;法院要求鉴定则是主审法官在必要时启动鉴定程序。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参与技术鉴定工作的人员,若接受财物或其他利益并出具虚假鉴定书,导致严重后果,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若情节较轻,其执业证书或资格证书将被原发证部门吊销。违法行为将依照刑法中关于受贿罪的规定进行处理,以确保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