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在接受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后的5日内,应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鉴定所需的材料。
患者及其家属在收到医学会通知后的10日内,应提交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相关的材料(如病历资料、证人证言、实物证据、封存药物和血液制品等)、书面陈述(包括治疗经过及对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的叙述)以及答辩(对对方提出的意见和解释进行反驳)。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在接收到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书面陈述和答辩后的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根据以上法规的规定,一个医疗纠纷案件的鉴定结论需要大约60天(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得出。这段时间还不包括文件和通知送达的时间、医患双方提交材料的时间以及在途时间等等。因此,通常情况下,一个医疗事故鉴定从申请到出结论需要大约两个半月到三个月的时间。在此提醒患者及其家属要有耐心,焦急和不安对问题的解决没有帮助。
此外,根据医疗纠纷实践,各地的鉴定时间差异很大,往往与鉴定机构的工作繁忙程度成反比。如果医疗纠纷鉴定受理的案件较少,鉴定时间会较短,鉴定结果出具的效率也会更快;反之亦然。因此,具体的鉴定时间建议患者及其家属向相关的鉴定机构咨询。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满意,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患者及其家属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表示异议并申请再次鉴定时,卫生行政部门会在收到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再次鉴定申请后的7日内将申请转交给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医学会组织进行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鉴定的必要性及程序。鉴定非强制,可在双方协商、卫生行政部门介入或法院委托下进行。鉴定流程包括双方陈述、提问和医学检查、讨论和形成鉴定结论等步骤。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书。如当事人对首次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再次鉴定。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两种启动方式: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卫生行政部门移交鉴定适用于医疗机构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患双方一方当事人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情况。而医患双方共同委托鉴定则是双方同意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基础上
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方式和医疗事故鉴定书的内容。专家鉴定组成员可主动要求回避,当事人也可向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鉴定书应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提交的材料、鉴定过程的合法性、医疗行为是否违法、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