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是经过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个人的执业资格并注册的医务人员,如注册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执业药师等。如果没有这些资质,发生损害公民身体健康或造成死亡的行为将被视为非法行医,而非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具有主观上的医疗过失,表现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故意行为不构成医疗事故,而无法预见或不可抗力的原因也不构成医疗事故。
医务人员必须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诊断护理规范、常规,即“违规”的行为。
医疗事故的责任者必须给病人造成死亡、残疾或明显人身损害等不良后果,并且这种后果与过失行为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
医疗事故的认定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循构成要件,缺一不可。国家对医疗事故的定性已不再区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统称为医疗事故。根据危害程度,医疗事故又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或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或其他后果。
医疗事故的认定必须经过设区市级以上医学会的鉴定,并非随意定性。
医疗事故与医疗差错、医疗意外、并发症和后遗症相似,但需要掌握相关知识以加以区分。
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过失,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但后果较医疗事故轻微。根据不良后果的程度,医疗差错可分为严重差错和一般差错。
医疗意外是指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病人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不属于医务人员的过失。
并发症是指一种疾病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引起的另一种疾病和症状,例如剖腹手术后引起的粘连性肠梗阻。这类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
后遗症是指疾病好转或治愈后遗留下来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例如小儿麻痹后的下肢瘫痪。后遗症不属于医疗事故。
国家对医疗事故的定性首先注意区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责任事故是指玩忽职守、违反规章制度造成的,而技术事故是由技术水平低下造成的。根据危害程度,医疗事故又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事故造成病人死亡,二级事故造成病人严重残废和严重功能障碍,三级事故造成病人残废或功能障碍。在二级和三级医疗事故中,还有进一步的细分等级。医疗事故的认定十分慎重,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术性,必须经过鉴定委员会的认定,而非随意可分。
医疗事故的定义、构成要件以及处理程序。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法规,因过失导致患者损害的事故,需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其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违规行为、过失行为、人身损害和因果关系。处理程序中,病员及其家属有权提出鉴定申请,对鉴定结论不服可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行政处理、医疗机构的处罚、医务人员的处罚以及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处罚等内容。卫生行政部门会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理措施。对于涉及违规行为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会责令其改正
员工在工作中受伤可以通过工伤保险进行赔偿,但在正式索赔之前需要进行工伤伤残鉴定,根据伤残等级进行赔偿。六级医疗伤残赔偿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和医疗补助金等。医疗事故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医疗机构或其工作人员的过失和违法违规行为。医疗事故赔偿的
医疗责任事故罪作为医务人员的一种主要职务犯罪,《刑法》对之有着严格的界定。一般医疗事故因为不符合医疗责任事故罪的结果要件,故不成立犯罪,此外,虽然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事实上也发生了《刑法》所规定的严重结果,但如果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与结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