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事人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 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 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关的事实。申请人应当详细、具体地叙述事件经过,特别是与医疗事故争议相关的诊疗过程应当清楚、确凿、有据可查。
(3) 具体的请求。申请人应当表明对诊疗过程的质疑,以及对过错方的处理请求等。
(4) 理由。申请人应当明确具体请求的法律依据和医学原理。
当事人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时效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
1. 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受理。若医疗机构所在地为直辖市,则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受理。
2. 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案件移送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1) 患者死亡。
(2) 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后,应当在10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申请应当予以受理。对于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相关材料交由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组织鉴定,并通知申请人按规定向市医学会鉴定办公室交纳鉴定费。
卫生行政部门收到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后,经审核符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应当及时送达双方当事人。
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7日内将案件交由省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若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应当终止受理。
患者死亡后,若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若具备尸体冻存条件,则可以延长至7日。若一方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并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医疗纠纷调解分为行政机关、民间组织和法院附设诉讼前调解等类型。除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调解,发展其他调解方式有利于公正合理解决医疗纠纷。调解具有契约性,不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医疗纠纷当事人应保留二次选择权,最终可采用其他纠纷解决
医疗事故赔偿的标准和计算公式,包括协商解决、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赔偿因素和计算公式等。赔偿考虑因素包括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赔偿费用由承担责任的医疗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费用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时不收取费用,并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调解步骤包括申请复印病历资料、提供自述材料、免费咨询、进行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和纠纷调解程序。调解失败时,委员会将免费代理当
医疗事故处理流程。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包括填写申请表格和选择向医学会共同申请鉴定。调解和受理决定等流程之后,进行尸检程序,然后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将申请移交给市医学会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按照规定处理赔偿问题。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