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在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后,应立即展开调查和处理,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这是医疗机构的法定义务。
当发生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时,病人及其家属有权向医疗单位提出查处要求。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如果医院不积极调查处理事件,隐瞒真相,不解释问题,也不提出解决方案和书面处理意见,病人及其家属可以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处理。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规定,个体诊所中的医务人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或事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调查和处理。因此,个体诊所无权自行调查处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各地制定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对哪些医疗机构可以自行查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哪些医疗机构不能自行查处作出了具体规定。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必须立即封存病例、有关物证和原始材料。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医疗单位应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各种原始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对于因输液、输血、注射、服药等引起的不良后果,应暂时封存现场实物,以备检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医疗事故办法实施细则》也对此作出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在医疗事故或可能是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如果死亡原因不明确,应进行尸体解剖。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十条的规定,临床诊断不能明确死亡原因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尸检。尸检应在死后48小时内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院的病理解剖技术人员进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请当地法医参加。如果医疗单位或病人家属拒绝或拖延尸检,超过48小时影响对死因的判定,拒绝或拖延的一方将承担责任。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由医疗事故造成的额外医疗费用应由造成医疗事故的单位支付,不计入一次性经济补偿范围。但符合出院标准的病人应当出院,产妇死亡后留有婴儿的,应由家属将婴儿接出院。如果病人拒绝出院或病人家属拒绝接婴儿出院,自病人或病人家属接到医院通知之日起,费用由其自行承担。
病人方面可以与医院方面协商经济赔偿费用,但最好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在此基础上,双方可以根据法律依据商谈赔偿数额,以使赔偿数额更加合理,保障双方利益,避免因赔偿过低或过高而引发纠纷。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医疗纠纷调解分为行政机关、民间组织和法院附设诉讼前调解等类型。除了卫生行政机关的调解,发展其他调解方式有利于公正合理解决医疗纠纷。调解具有契约性,不强制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医疗纠纷当事人应保留二次选择权,最终可采用其他纠纷解决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发生的一起医疗事故。王先生在肾脏手术后发现右肾中有金属针状物,经过两次手术才将异物取出。医院承认失误并进行了医疗事故鉴定,认定为4级医疗事故。目前,王先生正面临家庭生活困扰,双方正在考虑通过协商调解、医学鉴定和法律诉讼等方式解决此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和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事故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民事诉讼。纠纷处理程序包括向科室主任反映问题,向医院管理部门投诉,进一步申请鉴定或提起诉讼等步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解决医疗纠纷的多种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费用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时不收取费用,并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调解步骤包括申请复印病历资料、提供自述材料、免费咨询、进行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和纠纷调解程序。调解失败时,委员会将免费代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