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的处理
1、处理医疗事故要公开、公平、工作并且及时便民,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定性要标准,责任要明确,处理要合理恰当。
2、医疗事故分为:
造成患者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叫一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严重功能障碍受损的交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轻度功能障碍的交三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一些其他后果的叫四级医疗事故。
根据不同级的医疗事故按我国条例进行处理。
二、医疗事故的预防
1、医务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医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恪守职业道德,认真仔细的为病人就诊;
2、医疗机构注重对医务人员关于医疗管理法律的培训,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3、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有监控,或者设置人员对医务人员的执业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接收和处理患者的投诉、咨询等。
4、对患者的病历要如实填写,妥善保管;
5、不得伪造、修改、销毁、藏匿病历;
6、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对患者资料可以复印或复制。
医疗调解委员会的程序。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双方自愿调解时可向医疗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成功将签订赔偿协议书,详细记录双方情况、医疗事故原因、等级及赔偿数额。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双方请求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条例计算赔偿数额。调解成功应履行协议,若调解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与《民法通则》在处理医疗纠纷中的关系。其中,《条例》主要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规定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程序、赔偿范围和标准等。而法院处理医疗纠纷案件时,主要依据的是《民法通则》,它涵盖医疗损害赔偿,遵循有损害即有赔偿的原则。此外,
因医疗事故致残的赔偿规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赔偿年限有所不同。赔偿计算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项目,具体标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情况,将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进行计算。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包括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和及时原则。公开原则要求鉴定活动和材料对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平等对待医患双方;及时原则强调及时鉴定和处理医患纠纷的重要性。遵循这些原则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