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在2012年因摔伤导致右手骨折,在被告医院做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出院时医生告知伤口已经愈合,患肢功能可以恢复。2013年9月23日,原告手术后休养一年有余,根据术后医嘱和伤情恢复情况需取出钢板固定物,于是再次到武汉市某医院就诊,入院后于2013年9月24日行内固定取出术,2013年9月30日出院。
在该医院行内固定取出术后,原告右手并未得到应有的功能恢复,反而被确定为右桡神经损伤,右腕及右手各手指背伸受限,现在严重影响生活且无法继续从事工作。原告受伤后一直配合医院的治疗和手术,休养过程中也未曾发生任何外伤情形,对于现在的损害很不解,怀疑是医院的手术治疗不当导致的,想知道该怎么办?
【律师分析】
1、手术风险告知不足。医院根据术后医嘱和伤情恢复情况需取出钢板固定物,但没有告知该种手术的风险和取钢板可能导致的损害,存在告知不充分的过错;
2、手术中存在过失,手术后导致原告右桡神经损伤很有可能是取钢板的手术中因为牵拉不当导致的损伤,该不当的操作方式是导致损害发生的直接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医院上述过错与患者术后导致原告右桡神经损伤的后果具有因果关系,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一起医疗纠纷案件,患者因病情恶化在被告芦溪县大安中心卫生院接受治疗,最终不幸身亡。针对此事件,存在三种争议意见,分别是被告应赔偿、被告不应赔偿但应补偿、以及被告不应承担责任。争议焦点包括是否误诊、抢救时间是否延误、助理医师的资质问题以及家长的责任等。
某医院与患者因医疗纠纷达成的和解协议。双方依据相关法规,在平等、自愿原则下协商解决。协议内容包括赔偿项目及计算方法、赔偿支付方式、终结争议方式等。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并公证之日起生效。
医疗事故的法律程序,包括基本事项、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等。患者可以选择提起医疗侵权民事赔偿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而医疗机构只能提起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文中还详述了当事人应提交的材料及证据,以及各个程序中的具体步骤和要点。同时提醒,
尸体检验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尸体检验应在患者死亡后的48小时内进行,如有尸体冷冻条件可延长。法医部门不介入医疗纠纷,需在医学院病理解剖室进行。申请方对死因有异议应提出申请,医院在无法确定死因时应承担举证责任。尸体检验时可同时申请毒理学鉴定等。家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