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可以根据责任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分类。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失职行为,如玩忽职守、不遵守规章制度或诊疗护理常规等而引起的事故。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水平、经验限制等技术过失而引起的事故。
根据对病员造成的损害程度的不同,医疗事故又可以分为三个级别。一级医疗事故是指结果导致病员死亡的事故。完全因医务人员过失导致的属于一级甲等医疗事故;因病员病情严重、医务人员过失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属于一级乙等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是指结果导致病员严重残疾或严重功能障碍的事故。三级医疗事故是指结果导致病员残废或功能障碍的事故。
目前,以下情况被认定为不属于医疗事故:
虽然诊疗护理存在过失,但未导致病员死亡、残废或功能障碍。
由于病情或病员体质特殊而发生不可预见、无法防范的不良后果。
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
由于病员及其家属不配合诊治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发生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一年之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但病员死亡的,其家属应当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十五天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如果需要尸检,申请应在病员死亡后四十八小时内提出,并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对于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如果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仍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可以就处理方案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都可以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如果对该处理决定不服,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