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可以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两类。责任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失职行为引起的事故,技术事故是指医务人员因技术过失引起的事故。根据给病员直接造成损害的程度,医疗事故又分为三级。
一级医疗事故分为甲等和乙等。甲等医疗事故是指完全由医务人员过失造成的,导致病员死亡的事故。乙等医疗事故是指由于病员病情严重或其他原因,导致病员死亡的事故。
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员严重残疾或严重功能障碍的事故。
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员残废或功能障碍的事故。
目前,以下情形不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员及其家属有权在事故或事件不良后果发生后一年内提出医疗事故或事件的鉴定。如果病员死亡,家属应在病员死亡后或收到尸检报告单后十五天内提出鉴定申请。尸检的申请应在病员死亡后四十八小时内提出,并由所在地卫生局指定的病理解剖部门进行。
医疗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对区、县或医科大学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接到鉴定结论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没有争议,可以协商处理方案。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区、县或医科大学申请处理。对该处理决定不服,双方当事人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所在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所作的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或复议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贯彻实施以及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细则。内容涵盖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类与等级,以及不同情况下医疗事故的适用范围。细则明确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的分类,并列举了责任事故的具体行为。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及计算办法,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多项费用。具体计算标准和办法在条例中明确规定。医疗费需凭合法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收费单据计算,包括挂号费、检查费等。同时,讨论了原发病医疗费用和续医问题的处理,涉及争议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界定。
医疗纠纷过了三年是否还能起诉的法律问题。一般来说,民事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但存在特殊情况,如不可抗力、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等,可使诉讼时效中止或重新计算。因此,医疗纠纷过了三年仍有可能起诉,但具体情况需根据法律法规和案件细节综合判断。当事人应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