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时间:2025-03-13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23521

第一条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贯彻实施

为了贯彻实施国务院发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保障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各级医疗单位、私人医疗院所和个体开业医务人员发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均适用《办法》和本细则。

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在京医疗护理地方病员发生的医疗事故,按《办法》和本细则处理。

第三条 医疗事故的定义

本细则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办法》中规定的在诊疗工作中,因医务人员诊疗过失,直接造成病员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事故。

本细则所称医务人员是指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卫生技术人员(含个体开业医务人员和乡村医生,下同),以及医院指派的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

第四条 医疗事故的情形

属于《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的情形、迟发性疾病突然发作造成不良后果的:

  1. 在对主要病症的治疗过程中,病员潜在性、迟发性疾病突然发作造成不良后果的;
  2. 住院病员神志清醒,发生自伤、自杀的;
  3. 住院精神病人在正确医疗过程中发生的难以防范的自伤、自杀或伤害他人的。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

第五条 医疗事故的分类

医疗事故分为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

责任事故是医务人员因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等失职行为所致的事故。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为责任事故:

  1. 擅离职守对急、危重病人借故推诿拖延,贻误诊治和抢救时机;行为之一,造成严重后果的,为责任事故。
  2. 诊治中遇到明知复杂疑难问题,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导,擅自处理;或在抢救危重病人时,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的不及时处理;
  3. 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异物在病员体内的,麻醉方式、部位、药品剂量错误,麻醉过程中不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 因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查对而造成错发、错配、错用药物,或违反药物配伍禁忌,或不按规定做药物过敏试验;
  5. 护理中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守医嘱,不严格执行查对等制度,违反操作规程;
  6. 不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供应的器械、敷料、药品不符合消毒要求;
  7. 检验病理放射等技术诊查中,丢失或弄错标准本的,拍错部位,配错血;漏报、错报、迟报结果及违反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延误治疗;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

    医疗机构内死亡尸体存放时间的规定。患者死亡后,尸体应立即移至太平间存放,存放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未经医疗机构允许,严禁将尸体放置在太平间以外的地方。尸体处理需遵循一定程序,涉及尸检、家属处理等方面。医疗机构有责任暂时存放尸体,但太平间不是长期存放地。

  •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乡镇卫生院处理医疗纠纷的程序及赔偿标准。首先建议进行调解,包括医患沟通和第三方调解。如调解不成功,则进行司法鉴定,根据结果走法律程序。法律诉讼流程包括向医疗机构投诉、申请处理、医疗事故鉴定等步骤。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陪护费。

  •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但前提是双方遵守法律规定。如协商不成,可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调查后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进行鉴定。

  •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详细流程。捐献者需前往相关办公室或登记站进行捐献意愿登记,并得到亲属同意。潜在捐献者经过评估后,直系亲属可确认捐献意愿。器官获取与分配遵循一定原则,并设立专家组进行公正分配。捐献完成后,遗体将进行符合伦理原则的医学处理。同时,为缅怀

  •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 如何进行器官捐献手续
  • 医患关系的法律平等原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