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行政调解应向医疗调解委员会申请。
医疗调解委员会是由各地政府依照相关规定成立的第三方平台。医调委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保险机构和医患双方,接受司法局的业务指导。其主要职责包括:
发生医疗纠纷后,作为患方当事人,应首先依法向医方申请复印客观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或其家属提供详尽的自述材料,说明患者就诊情况和对医院诊疗行为存在过错的认识。
患者或其家属携带本人身份证到相关部门咨询。如果发现病案中存在疑问,可以申请进行“医疗技术咨询初步分析”。
当初步分析结果基本确定医方存在医疗问题时,当事人可以申请进入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程序,出具《医疗技术咨询细化分析意见书》。如果初评结果确定医方无过错,将不再建议申请细化分析。细化分析将由不少于3位相关专科主任医师级临床医学专家多角度综合性地对医疗争议焦点进行翔实分析,然后聘请与案例相关科室的专家组织听(论)证会,最终得出结论。
当细化分析认定医方存在问题有相应责任时,可以接受委托进入纠纷调解程序。自受委托之日起,将根据委托调解协议中约定的索赔金额及调解完成期限履行合同。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民法通则》、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文章还介绍了二元制处理机制的问题,包括混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针对医患纠纷处理的途径,提出了根据条例规定采取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
医疗机构在发生医疗事故时应当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机构自身的责任,需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相应处理;医务人员的责任,过错严重的需追究刑事责任;其他相关医务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者可被吊销执业证书。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