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病人伤亡存在重大业务过失。本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而不是一般过失,即从主观上过失程度之轻重来说,行为人主观上存在严重过失。
临床医疗活动本身具有导致人身伤亡的特殊危险性,稍有不慎即会产生不幸后果。如果将一般过失行为确定为犯罪,既不符合情理上的公平,也不符合法律上的严格性。
医务人员依照法律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有义务对自己的医疗业务行为负责。这意味着他们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负有责任。而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实际上指的是他们的业务技术水平。
医疗事故赔偿金额的确定问题。赔偿金额没有具体规定,取决于患者病情伤残等级、康复和后续治疗等因素,长期护理费用可能高达上百万。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11项,每项都有明确的计算标准和办法,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
《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的贯彻实施以及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的细则。内容涵盖了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类与等级,以及不同情况下医疗事故的适用范围。细则明确了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的分类,并列举了责任事故的具体行为。
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强制医疗的申请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强制医疗意见书、人民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以及人民法院的强制医疗决定。同时,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公安机关在人民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可以采取临时的
中国强制医疗方式的变迁及司法化。传统上,强制医疗方式主要由医疗保护性住院、保安性强制住院和救助性强制医疗三种形式构成,但存在司法审查缺失和行政机关主导的问题。新刑诉法规定强制医疗程序,强制医疗决定权由人民法院行使,标志着该制度从行政化转向司法化。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