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打官司前患者要注意什么
患者仍要承担举证
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是否患者就不需要举证呢?对此,有关法律专家表示,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并不等于患者完全不举证。作为病人或其家属,还要承担医疗行为的违法性和医疗行为造成损害的举证责任。具体而言,在病人向法院提出诉讼时,仍应承担的基本举证义务包括: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在被告医院就诊或手术过,比如病历;证明医院的诊治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不良后果、造成了什么损失,比如伤残鉴定等.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举证责任倒置也并非所有举证责任全部由医疗单位来承担。医疗机构承担两种责任,一种是因果关系推定责任,在这种案件中,只要原告(患者)能够证明自己受到医疗行为的侵害,则法律推定这种损害与医疗行为有因果关系,除非医疗机构能够科学地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过错推定责任,这时只要原告(患者)能够证明自己确实受到医疗行为侵害的事实,医疗机构则必须证明自己的医疗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和自己的医疗人员无主观过错。如果医疗机构不能说明以上几点,才可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医疗鉴定仍争议很大
举证责任倒置并不代表固定不变的举证内容。在实践中,随着庭审的展开进行,诉讼过程中也会不断地进行举证责任转换,如医院举出了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清白,而此时就要求患者提供反驳的证据,拿不出证据就可能面临着败诉。医疗机构毕竟是掌握各种医疗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各种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的主体,医务人员可以从多方面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虽然倒置举证责任,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利于患者获得损害赔偿的障碍。比如,医疗机构可以利用医疗法律不完备,以及自己掌握、控制和解释各种医疗操作规程所带来的种种方便,来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对于相当一部分医疗侵权诉讼案件,需要经过专门的医疗科学技术方面的鉴定才能证明过错或因果关系,而医疗事故鉴定在目前又是一个医患双方争议很大、问题很多的制度
保全证据讲究方法
据了解,有些患者担心医院篡改证据,因而抢夺、隐匿医院保存的病历、手术记录等资料。为此提醒有关患者,这种行为不仅对打官司没有帮助,反而影响诉讼效果。如确实担心对方篡改证据,可在起诉后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及时鉴定、封存相关证据,学会正确有效地维权.
造成患者败诉率上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滥起诉现象。有些患者或家属因无法接受病情,就武断地将责任推到医院方面,动不动就告医院。在索赔时,一些患者时兴“要天价”,病情虽然不大,但动辄就数十数百万元的索赔,这也增加了他们的败诉率。法律人士建议,打医疗官司,市民要理智分析,慎重起诉,在提出赔偿要求时,要有证据和法律的支持,不能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因为超过法律规定或者没有事实证据支持的赔偿,法院是不会支持的。
处理医疗纠纷有哪些途径
处理医疗纠纷有三大途径:协商、行政处理和诉讼。
在患者和医院无法协商解决的时候,可以采取另外两种方式处理:
一个是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另一个是向医疗机构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如下:
1、医患双方本着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在人民调解中心医患纠纷调解室负责人的主持下进行调解。
2、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卫生局医政股申请,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患者或其家属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申请,由法院组织安排司法鉴定或医疗事故鉴定,并依据鉴定结论,依法做出民事判决。
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处罚措施及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未取得药品许可证的单位应责令关闭,并没收违法药品和违法所得,同时处以罚款。处罚措施包括责令关闭、没收违法所得和处以货值金额十五倍以上三十倍以下的罚款,对于货值金额不足十万元的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在启动次序、委托形式、程序和证据形式上存在差异。首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先于医疗过错司法鉴定进行,只有经过技术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才能进行司法鉴定。其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委托范围有限,只能委托当地医学会或省级医学会
医患纠纷发生后,如果双方无法通过交流沟通和行政调解解决,就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而司法解决的前提是要对医疗事故的性质进行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医疗技术的鉴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独立进行,任何其他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鉴定机构由医学会
医疗事故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取决于具体情况。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后,有人故意丢失、篡改、隐藏、伪造、销毁病案和相关资料,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或者医务人员因极端不负责任导致病人死亡,且情节恶劣构成犯罪;或者医疗单位发生医疗事故后寻衅滋事,扰乱医疗工作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