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患者享有知情权,因此患者有权查阅门诊病历。此外,患者还可以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等相关资料。
根据该条例第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如果在抢救急危患者时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相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的6小时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根据第九条的规定,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抢夺病历资料。
根据第十条的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如果患者按照上述规定要求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医疗机构应提供复印或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时,应有患者在场。
根据规定,医疗机构可以按照规定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当患者意识到医疗行为可能存在过错,并给患者造成实际损害时,应考虑复印和封存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在患者治疗尚未结束时,可以对已形成的病历资料进行复印、封存,甚至可以每天复印当天的病历资料,及时保全病历资料。
在患者治疗已结束或患者死亡后,其病历资料处于确定状态,可以对全部病历进行复印、封存。医疗方也必须将完整的病历资料提供给患者进行复印和封存。在法律实务中,存在医疗方提供的封存病历不完整的情况,导致患方无法进行鉴定,进而导致医疗方举证不能而败诉的案例。因此,及时复印和封存病历资料,可以让患者在诉讼中占据先机。
从医疗方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如果患者的治疗已经结束,而医疗方尚未完成相关病历的书写,患者选择对病历进行复印和封存后,医疗方补充填写的病历很可能不被认可,无法成为鉴定和定案的依据,使医疗方承担不利后果。因此,医疗方应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书写病历。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一起关于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赔偿案例。小刘因从事石料公司风钻工作,被诊断出疑似尘肺病并被列为职业病观察对象。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支付其医疗费用和工资,并且不能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通过法院一审判决,证实了即使只是疑似职业病患者也能获得相应赔偿,相关
医疗事故的定义、分类以及责任程度分级。医疗事故是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相关法规和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对患者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包括一级医疗事故造成的死亡和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造成的中度残疾和器官组织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