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 >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办法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办法

时间:2025-06-06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95357
在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中,医患关系一直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作为利益不同的团体,大家都想着维系自己的利益,因此在实际的生活中,医患关系更加紧张。那么医患纠纷应该怎样处理?以下内容由手心律师网在线小编为您整理。

一、法律依据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省实际情况,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所谓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因诊疗活动引发的争议。

三、原则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预防为主、依法处置、属地负责、公平合理。

四、政府领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做好医疗纠纷处置工作。

五、相关部门的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指导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建立医患沟通协商机制,并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指导,促进规范化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维护医疗机构的治安秩序,及时查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人身安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民政、信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的相关工作。

六、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市、县(市、区)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负责调解本行政区域内的医疗纠纷。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适当安排医调委工作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

七、媒体的责任

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

八、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以病情施治,防止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同时,他们应当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并保护患者的隐私。医疗机构还应当对其医务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的培训,开展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教育。

九、医疗机构的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监控、医疗安全责任制度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和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责任和医疗纠纷预防、处置职责。

十、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医疗纠纷的预案,定期分析医疗纠纷的成因,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置程序,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中的死亡构成问题

    医疗事故中的死亡构成问题,包括医疗事故的定义、报告规定以及处理措施等。同时,也讨论了医疗纠纷中的证据收集,患者应注意收集证据的重要性,并及时采取有效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医疗纠纷中,医疗机构和患者双方应共同在场封存和启封病历资料及其他证据。

  •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

    医疗事故的处理方式和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事故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和民事诉讼。纠纷处理程序包括向科室主任反映问题,向医院管理部门投诉,进一步申请鉴定或提起诉讼等步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解决医疗纠纷的多种途径,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技巧一:及时复印封存资料

    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的两个重要技巧。一是及时复印封存资料,患者在发生医疗纠纷后应及时复印封存病历等资料,以确保其真实性,避免院方篡改病历的嫌疑,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二是谨慎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机构应承担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

  •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办法

    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办法,内容包括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原则、政府领导、相关部门的职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媒体的责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以及医疗纠纷的预防与处置等。旨在有效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

  • 工伤保险中的报销比例
  •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内
  •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