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 > 影像科如何避免医患纠纷

影像科如何避免医患纠纷

时间:2024-03-24 浏览: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589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人都难免会生病,那么对于生病的话就需要找医生就行救助,在此我们都会认为医患关系会非常友好,但随着新闻的一些报道,我们可以看到现今的社会中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导致很多医院,患者之间更多的不信任,很多过程都存在着问题,那么对于影像科如何避免医患纠纷,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服务问题

1.1 服务态度不佳

影像科工作性质特殊,与中医患者的沟通时间有限,导致部分医务人员缺乏患者中心的理念,表情淡漠,话语生硬,不耐心解释。

1.2 业务问题

部分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检查不规范,阅片不系统,对各种影像信息了解不足,导致漏诊、误诊、延误诊断,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同时,缺乏必要的医疗急救知识和技能,对搬动病人和摆放体位时不够谨慎,可能加重病人痛苦,甚至引发新的损伤。在处理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重症,如休克、心脏骤停、造影剂过敏反应等方面,也不能立即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延误抢救时间,进而产生纠纷。

1.3 缺乏沟通

影像科与临床科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申请单提供给影像科的信息不够有价值,报告单也无法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1.4 缺乏责任心

部分医务工作者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认真阅读申请单内容,导致病人和部位检查错误,姓名、性别、年龄错误,阅片时疏忽大意。同时,影像资料保管不善,造成影像资料的损坏、丢失,现代化医疗设备内部存储的关键数据丢失。在病人提出质疑时,科室无法提供无责任的证据。此外,不注意病人辐射防护,引起病人家属不满。

1.5 硬件问题

划价、登记、领取结果窗口过小,导致医患沟通存在一定障碍。候诊处人流量大,导致很多患者在等待中产生不满情绪。标识不够醒目清楚,导致一些患者无法顺利找到检查、登记、划价的地方,从而引发纠纷。

1.6 复杂的检查流程

患者在到达影像科之前已经经历了排队挂号、排队候诊、就诊等多个环节。到达影像科后,又需要经过排队划价、收费、登记、检查、取报告等复杂过程。这使得本来身体不适的患者花费了很长的时间在排队等待上,心情不佳。对于病情较急、年老体弱、活动不便、无人陪伴的患者来说,这种情况往往引发不满和怨恨。患者的这种情绪一般不敢向临床医师发泄,如果影像科稍有怠慢,患者的情绪就会发泄在放射科医务人员身上。

防范措施

2.1 改善服务态度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热爱本专业,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从细节做起为患者提供方便。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积极愉快地面对患者,详细热情地与患者沟通,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2.2 完善培训机制

强化科室管理,全面提高放影像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定期培训医学基础知识,提高应急能力。影像医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异常迅猛,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影像科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规范的训练方案,进行全面专业训练,逐渐提高业务素质和整体技术水平。同时,加强临床知识的学习,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危急重症,如休克、心脏骤停、造影剂过敏反应等。

2.3 加强沟通

影像科与临床科之间应加强沟通,充分交流信息,共同得出正确的结论。影像科按照申请单完成各种检查,而申请单来自于临床各科的医师。正确理解临床医师的医嘱,做好准确的检查,帮助临床医师达到诊断目的,对于影像科来说至关重要,也是避免纠纷和差错的途径。放射科医师应定期下临床,向临床医师介绍影像学知识,了解临床需求。临床科室应邀请影像科积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和疑难病例讨论,建立复杂病例影像科临床科共同读片制度等。影像科应主动配合临床医师,确保患者在各种检查和治疗之间的衔接,不使工作脱节。当影像资料与临床资料发生矛盾时,双方应及时沟通查找原因,而不是相互推诿。

2.4 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阅读申请单内容,规范检查,严格审核。专人妥善保管影像资料,做好现代化医疗设备的数据存储。对患者做好辐射防护。规范书写影像诊断报告,在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时不能妄下结论,而是提出可能的诊断并给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2.5 改善硬件条件

合理布局影像科,使各检查部门相对集中,标识清楚。减少中间环节,将医技检查划价工作交由收费员承担。建立老、弱、急症患者优先检查制度,缩短检查和取报告的时间。在病人流量较大时设立放射科巡诊医师或导医服务。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 调解

首先,发生医疗纠纷的双方应进行调解。调解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调解,若一种调解方式不成功,可尝试其他方式。调解方式包括:

  1. 医患沟通: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义务尊重患方知情权,应对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2. 调解: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3. 第三方调解。

2. 司法鉴定

如果纠纷无法通过调解解决,可以进行司法鉴定,根据司法鉴定结果进行法律程序的处理。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一般需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3. 法律诉讼

在司法鉴定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法院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上诉期间,原一审判决不生效。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

1. 住院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质量不满意或持有异议,首先向科室主任反映,由科主任调查或安排有关人员给患方作出解释或答复。

2. 对科室解释或答复的问题若有异议,患者或家属可投诉到医院相关管理部门解决。管理部门接到投诉后,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作出解释和答复。

3. 如果对医院管理部门的答复意见仍有异议,可以申请医疗鉴定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的法律问题及注意事项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中的法律问题和注意事项。文章指出协商前提包括医患双方愿意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合法协商需满足患方和医疗机构主体合法、自愿协议且不违背法律等条件。无效的协商协议包括主体不合法、存在胁迫欺诈行为或协议内容违法等。认定为医疗事故的协商协议包括

  • 医患纠纷的处理与解决

    医患纠纷的处理与解决方式。针对医患纠纷中的医疗事故和一般纠纷,文章提出了及时处理的必要性。在举证责任方面,文章强调了医方需要承担证明责任,并指出关键证据的封存与保护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患者尸体保护和调解申请方面的事项也进行了说明。在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责

  •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医疗事故中患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当医院不解决医疗事故问题时,患者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行政调解,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包括医患双方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和向法院提起诉讼。患方需要充分准备并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积极应对医疗技术鉴定等关键环节,

  • 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解方式

    医患纠纷的多种第三方调解方式。首先,患者与医院可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签订调解协议书。其次,卫生行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可参与调解。再次,当无法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时,可通过民事诉讼解决。此外,还有仲裁等其他解决途径。仲裁结合法律与医疗专业知识,使纠纷解

  • 医疗事故诉讼的基本事项
  •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病人家属打砸事件
  • 医疗纠纷怎么处理最好的方法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