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方面,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然而,对于赔偿金额超过两万元的纠纷,医疗机构有责任告知患方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应在接受调解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根据条例的规定,对于索赔金额在2万元至10万元之间且存在医疗责任争议的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进行专家咨询。专家将提供书面咨询意见,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而对于索赔金额超过10万元且存在医疗责任争议的纠纷,应委托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
医患双方自行协商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法定途径之一。然而,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患方在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后反悔的情况。需要明确的是,医患双方的协商是基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合同。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法院提起诉讼。”因此,自行协商是首选途径,通过协商,双方可以进行交流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相互体谅,平息矛盾,解决纠纷。
当医患双方发生医疗纠纷后,通过协商对纠纷的性质达成共识,对医疗责任是否存在争议以及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达成一致意见,并就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约定,这体现了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旨在给予市场主体充分的自主权利,鼓励和保障民事主体自由地从事各种市场活动。只要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不违背法律规定,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就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自行协商,在解决争议的意思表示上达成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这是医患双方当事人遵循自愿、合法、平等和公平原则所订立的合同。
医院投诉管理部门的职责及相关法律规定。医院应设立投诉管理部门,统一受理投诉,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投诉管理部门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全院的投诉处理工作,并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医疗事故纠纷法院的管辖权方面,基层法院管辖一般医疗纠纷案件,中级人民法
医疗纠纷调解的公开性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医疗纠纷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保护医患双方隐私的保密义务。调解程序包括专家咨询和医疗损害鉴定等。若无法达成一致,当事人可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赔偿金额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举证责任
工伤保险中的报销比例,包括企业职工医疗保险的住院和门诊报销比例以及大病保险的待遇。详细阐述了不同级别的医院和不同的缴费档次对应的报销比例,同时说明了工伤职工在受到事故伤害后的报销范围。
医疗事故诉讼的基本事项和一审程序。在案由选择上,患方可选择医疗侵权民事赔偿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而医方只能选择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受理条件包括医患关系、医疗行为违法、违规等。诉讼程序中涉及管辖法院、证据保全、证据交换与质证、行为能力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