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方面,根据相关条例规定,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然而,对于赔偿金额超过两万元的纠纷,医疗机构有责任告知患方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委员会应在接受调解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解。
根据条例的规定,对于索赔金额在2万元至10万元之间且存在医疗责任争议的纠纷,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进行专家咨询。专家将提供书面咨询意见,明确医患双方的责任。而对于索赔金额超过10万元且存在医疗责任争议的纠纷,应委托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如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损害鉴定,以明确责任。
医患双方自行协商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的法定途径之一。然而,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患方在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后反悔的情况。需要明确的是,医患双方的协商是基于平等主体之间订立的民事合同。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法院提起诉讼。”因此,自行协商是首选途径,通过协商,双方可以进行交流沟通,消除误会,增进理解,相互体谅,平息矛盾,解决纠纷。
当医患双方发生医疗纠纷后,通过协商对纠纷的性质达成共识,对医疗责任是否存在争议以及是否属于医疗事故达成一致意见,并就解决纠纷的方式、方法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作出约定,这体现了民法意思自治原则在解决医疗纠纷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旨在给予市场主体充分的自主权利,鼓励和保障民事主体自由地从事各种市场活动。只要医患双方签订的协议不违背法律规定,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就受到法律的保护。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的规定:“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因此,医患双方通过自行协商,在解决争议的意思表示上达成一致并达成书面协议,这是医患双方当事人遵循自愿、合法、平等和公平原则所订立的合同。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的一起病人家属打砸事件。事件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误解并引发冲突,导致两名护士受伤。事件凸显了医患沟通和管理的重要性,护士需要稳定患者情绪,积极与专业人员联系处理纠纷,并在专家指导下回答问题。同时,护士长需与
医患双方应重视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协商的前提是双方均有意愿且达成一致意见。合法协商的条件包括患方合法主体为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医疗机构主体为建立医患关系的机构或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时,有三条解决途径可供选择:。一是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院领导为了平息事态,常常与“家属”谈判、赔偿。
在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方面,条例提出,医疗纠纷发生后,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两万元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告知患方向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医调委应当自受理调解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调解终结。医患双方协商是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法定途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