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独立于其他机构,包括社会鉴定机构和侦查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鉴定人的活动必须独立进行,司法机关和鉴定机构负责人不得干预。
鉴定人必须在独立的鉴定机构执业,鉴定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但不能干预鉴定结论。鉴定活动不受非法干扰,干扰者要承担法律责任。
司法鉴定机构之间是平等且独立的,鉴定结论不受相互制约和影响,不存在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鉴定人对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必须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多人参与鉴定的情况下,对鉴定结论意见不一致的,应在鉴定书上注明不同意见的人数及其理由。任何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干预鉴定人的活动。
司法鉴定活动的独立性与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并不矛盾,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目的是确保鉴定活动及其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经过审批并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必须具备规定的条件和职业资格。
鉴定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包括提取、保存、运送、监督等方面。
司法鉴定的各个环节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鉴定的步骤、方法和标准必须经过法律确认,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鉴定文书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必须秉公办案,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确保鉴定活动客观。
司法鉴定必须遵守法定程序,并接受法律监督,确保鉴定活动客观。
鉴定活动必须遵循科学方法和标准,包括材料的提取、收集、保存、复制等,鉴定结论必须符合科学标准。
鉴定结论的科学依据必须充分,否则其客观性不强。
确定医疗损害的后果有无不良后果,是司法鉴定对人身损害后果的研究和鉴定的优势。医疗损害的后果可以表现为死亡、残疾或功能障碍、丧失生存机会、丧失康复机会、错误受孕、生产和出生、病情加重或病程延长等形式。
判断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司法鉴定中最复杂的问题。因果关系的类型包括直接因果关系、临界型因果关系和间接因果关系。同时,也需要鉴定人注意区分正常医疗行为的损害与医疗过失行为的损害。
为了更好地完成医疗纠纷司法鉴定任务,鉴定人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思想素养。同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认真倾听当事医患双方对事实的陈述,全面掌握有关材料,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查,准确得出因果关系与参与度的结论,鉴别正常医疗行为的损害与医疗过失行为的损害,分析说明事实并注明权威性文献出处,并出庭质证。
医院投诉管理部门的职责及相关法律规定。医院应设立投诉管理部门,统一受理投诉,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投诉管理部门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全院的投诉处理工作,并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医疗事故纠纷法院的管辖权方面,基层法院管辖一般医疗纠纷案件,中级人民法
司法鉴定程序的相关规定。文章详细描述了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受理、初次鉴定、补充鉴定、重新鉴定、复核鉴定以及司法鉴定文书的出具等流程。对于不同阶段的鉴定,文章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以确保司法鉴定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司法鉴定业务中个人不得从事的情形及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条件。不得从事的情形包括受过刑事处罚、公职处分、被撤销登记、所在机构受处罚等。申请条件则要求具有良好的品行和相关的高级职称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司法鉴定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机构合法性、鉴定人资
一审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等人员的回避制度以及适用情形。详细说明了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两种回避方式以及必须回避的情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司法警察在特定情境下应当回避的情形及处理方式。通过回避制度的实施,确保案件的公正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