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常识 > 医患关系的理解

医患关系的理解

时间:2024-07-30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5994
在我们的生活中,生病是常有的事情,但是,往往与医院打交道的时候比较多,这样就容易出现矛盾和纠纷,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关系呢?医患关系的理解?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医患关系的紧张与医患诚信的缺失

医患关系的紧张并非科学技术问题,而是源于医患之间诚信道德的缺失。中国医学注重“医乃仁术”、“医患诚信”等伦理原则,要求医者以正心诚意、为患者谋利益。医者所从事的任何医疗行为都应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而不是为了自身私利。然而,“患者不送红包心不安,医生不收红包不负责”这种潜规则成为医患之间的桥梁,导致高尚的医术和伦理道德被金钱交易所取代。实际上,医患诚信的流失反映出整个社会信任危机的真实写照,深刻反映了中国转型期社会制度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建医患关系,重塑社会信任。

重视医生和患者的合法利益,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一方面,应重视医生和患者双方的合法利益,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伦理。对于违背职业原则的行为,要坚决抵制。对于患者,应进行耐心的沟通,无论其阶层差异或身份差异,都应平等对待,让患者家属放心,竭尽全力对待每位病人,减少患者送红包的行为。

医疗服务制度化、法律化,建立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

另一方面,应将医疗服务制度化、法律化,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开通网上监督平台和电话举报渠道等方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医护人员的监督。对于确实存在的违背职业伦理和违法行为,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惩罚,起到警戒作用。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医院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医院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医疗活动具有商业色彩。某些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医务人员的问题

其次,部分医务人员缺乏人文素养,缺乏换位思考。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部分医务人员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病患态度冷淡,服务不到位,医疗水平低下。

医患关系物化的问题

第三,医患关系物化在中国转型期间,“等价交换”在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看病也不例外。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

第四,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法律知识渗透到各个领域,维权意识在广大患者中生根发芽。当患者的切身利益受到伤害时,他们会通过法律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改善医患关系的措施

医院方面的措施

首先,医院应提高医护人员的从业门槛,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加患者的就诊舒适度。同时,医院应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树立服务意识,塑造良好形象。

患者方面的措施

其次,患者应与医院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遇到医疗纠纷和事故时,应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态度理解医学和医务人员。

全社会方面的措施

全社会也应共同努力,维护公共医疗秩序。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侵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医院安全隐患。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病人家属打砸事件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的一起病人家属打砸事件。事件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误解并引发冲突,导致两名护士受伤。事件凸显了医患沟通和管理的重要性,护士需要稳定患者情绪,积极与专业人员联系处理纠纷,并在专家指导下回答问题。同时,护士长需与

  • 工伤死亡赔偿:了解赔偿流程及金额标准

    医患双方应重视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协商的前提是双方均有意愿且达成一致意见。合法协商的条件包括患方合法主体为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医疗机构主体为建立医患关系的机构或

  • 医患关系存在的证明责任到底由谁负担

    而医患关系的证明责任,仍然应当依照“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举证责任原则由原告负担。目前,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活动中,举证责任的分担是依据2002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1款第8项的规定。即“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

  • 卫生计生医疗纠纷保险怎样促进发展

    3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中国保监会联合召开2016年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工作推进会。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出席会议并就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发展发表讲话。近年来,保监会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积极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发展,在推进“平

  • 医患纠纷问题处理途径有哪些
  • 外科医患纠纷如何解决
  • 如何看待医患关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