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事故涉及到医疗机构的申请或患者的报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再次鉴定申请、卫生行政主管机关处理或向法院起诉、调解、裁决或判决等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处理医疗事故时,医患双方都应积极协调、稳妥处理,并主张协商解决。
协商处理医疗事故的关键过程是谈判,这种谈判涉及到医学、法律、社会学等相关因素,需要经验和智慧来运用和平衡。医院作为专业的医疗单位,可能具备这种经验和智慧,而患者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智慧和技巧。下面是一些处理医疗事故谈判的技巧,仅供参考:
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因为法律是处理医疗事故的准则,即使不经卫生主管部门调解或不上法院,也要以法律为依据。
科学分析准确确定事故责任,因为事故责任是赔偿的基础。没有责任,就没有赔偿。处理医疗事故的第一步是认定责任,认定责任后,应立即固定证据,然后再谈赔偿问题。固定证据是指以可以再现的方式记录医院书面承认事故责任或以录音、录像的方式记录医院的承认过程,以防医院在索赔金额较大时否认责任。
公平地计算事故导致的损失金额,如不将原发疾病的医疗费用计入事故导致的损失金额。如果没有准确的损失金额,就无法确定索赔金额。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实际损失的金额,就无法设定谈判底线,更无法说服医院。
全面了解事件的处理进度,如是否已向卫生行政主管机关报告。因为医院通常不愿意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没有报告前,医院通常会同意给予患者较多的赔偿。盲目地单方面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医疗事故会让医院感到压力,对谈判不利。
理智地分析双方的心理,医院通常会考虑到社会影响,适当调动和利用社会影响有利于尽快处理事件。
综合考虑事故责任、损失金额、处理进度、双方心理等各种因素,切合实际地确定索赔金额。不要过于贪心,否则会导致谈判破裂。
根据团队成员的能力和特点,合理分工负责,不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谈判,以免冲淡主力的声音。
有理有节地制定谈判策略,抓住主要矛盾,避免内容过多,以免冲淡重点意见。
如果家庭成员不具备相应的谈判能力,可以寻求外援,如委托有经验的律师。
首先,发生医疗纠纷的双方应先进行调解,调解方式有三种,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或者一种调解不成功再尝试其他方式: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有尊重患方知情权的义务,应就患者的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做出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时,应签订协议书,并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医疗纠纷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的第三方进行行政调解。第三方处于居中地位,通过规范教育,说服引导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
威海市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适用范围、定义、预防与处置原则、相关部门的职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责、调解程序等内容,并规
医生不负责任的各种情形及其法律责任。医生的不负责任行为包括擅离职守、拒绝救治危急患者、未经批准开展试验性医疗等。特殊医疗损害如医疗产品及输血损害、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损害等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患者可向卫生主管部门投诉。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护伤、医疗治病和
医疗事故的分级及其中的一级医疗事故,特别是其构成要件的详细内容。一级医疗事故包括患者死亡或重度残疾的情况,分为甲等和乙等。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责任能力、过失、违法性和因果关系。这些要素在医疗纠纷中至关重要,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各项赔偿的费用计算方式和相关规定。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赔偿数额和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