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的规定,客观性病历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患方有权要求复印上述病历资料,而医疗机构则有提供复制病历的义务。此外,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还可能包括其他病历资料。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6条的规定,主观性病历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与客观性病历资料不同,患方不能要求复印主观性病历资料,但可以要求封存。
在发生医疗事故后,尽快封存复制病历非常重要。病历是医疗事故中最核心的证据,各种协商、诉讼、行政解决的过程都围绕着病历展开。病历由医疗机构书写并保存,如果不尽快封存复制病历,医院可能会更改、隐匿或伪造病历,因此封存复制病历是必要的。
在与医院进行交涉过程中,患方应尽可能进行录音。此外,注意留存病房其他病友的联系方式,他们可能成为证人,并提供有关医疗事故的证据。
和解是指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谈判,对各自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进行处分。和解可以在诉讼前或诉讼中达成。如果是诉讼中达成的和解,原告应申请撤诉,经法院裁定撤诉后,诉讼结束,双方当事人再达成和解协议。由于和解协议没有强制执行力,对双方的约束力较弱。
调解是指在卫生行政机关、第三方法人或自然人,或者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调解分为诉讼外调解和诉讼中调解。诉讼外调解中,除仲裁机构制作的调解书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外,其他机构或个人主持下达成的调解书均无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反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情况与和解相似。
民事诉讼是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经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对医疗纠纷进行裁决的活动。由于医疗纠纷案件的事实查证和责任认定通常需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司法鉴定,个别案例还需要尸体解剖检验,因此一审阶段非常重要。
医院投诉管理部门的职责及相关法律规定。医院应设立投诉管理部门,统一受理投诉,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投诉管理部门还负责组织和协调全院的投诉处理工作,并汇总分析投诉信息提出改进意见。医疗事故纠纷法院的管辖权方面,基层法院管辖一般医疗纠纷案件,中级人民法
交通事故调解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调解时间和地点的选择、调解当事人的参与情况、调解的方式以及调解的期限。调解应注意公平合理、自愿原则,选择合适的调解时间和地点,并限制参与调解的人数。调解书生效后,如赔偿义务人不履行,当事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法》中有关案件延期审理的时间限制。人民法院应在立案后六个月内审结,但可因特殊情况延长。延期需本院院长批准,且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延期开庭审理的情形包括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未能到庭、提出回避申请、需要补充调查等。
医疗事故的赔偿方式,包括协商、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申请和民事诉讼三种途径。赔偿数额考虑因素包括医疗事故等级、责任程度和患者原有疾病状况。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等等。参与处理的患者近亲属的费用也按照规定进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