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诉讼时效制度
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时,需要注意诉讼时效制度。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合法权益可能无法得到法律保护。一般而言,普通诉讼时效为两年,但医疗事故属于身体受到伤害所需的赔偿,诉讼时效只有一年,从确定为医疗事故之日起计算。因此,当事人不应在协商、调解和等待中超过诉讼时效。二、合适的原告和被告
在起诉时,需要确定合适的原告和被告。一般情况下,原告是患者本人,如果患者已故,一般指死者的法定继承人。而被告一般指医院,主治医生代表医院的职务行为,一般不能作为医疗纠纷案件的被告。三、合理的赔偿请求
起诉时,需要提出合理的赔偿请求。赔偿的数额应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如果超过合理范围,提出过高的赔偿要求,不仅得不到法律支持,还可能承担额外的诉讼费用。四、支持诉讼请求的证据
起诉时,需要提供支持自己诉讼请求的证据。其中最重要的是鉴定结论。如果没有鉴定结论,可以提供或申请法院调取相关病历资料,并可申请法院进行鉴定。五、尊重法院的审理程序和秩序
医患双方应该相信法律是公正的。如果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通过上诉程序解决纠纷。在诉讼过程中,应尊重法院的审理程序和秩序。医疗事故的赔偿争议行政调解程序。在医疗事故涉及民事部分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双方当事人请求下进行调解,遵循自愿原则并依据规定计算赔偿数额。调解过程中涉及手术风险告知书的效力、申请行政调解的条件和程序以及重大医疗事故的上级调解程序。如果调解不成功或一方反
威海市为了有效预防与处理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该办法明确了适用范围、定义、预防与处置原则、相关部门的职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设立及其职责、调解程序等内容,并规
医疗事故后的不同调解方式。首先,自行调解可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其次,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可依据法律规定计算赔偿金并达成协议;最后,法院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和规范性,但程序相对复杂且时间较长。
医疗事故认定依据中关于诊断失误的过错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问诊、检查、鉴别诊断等方面的过错情形,包括实施检查、未实施检查、体格检查、辅助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的具体错误。同时,文章也讨论了治疗失误的过错,包括治疗方法选择、治疗时机选择以及用药的过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