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利用 > 著作权转让合同应包含哪些条款

著作权转让合同应包含哪些条款

时间:2024-07-28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2942
著作权的转让,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财产权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所有的法律行为。

著作权转让法律制度的国际差异

英美国家的著作权转让制度

根据美国《著作权法》第201条的规定,英美国家将著作权视为著作财产权,认为著作权可以全部转让。该条款明确指出:“版权所有权可以全部或部分通过任何转让方式或法律的实施来转移。”在英国,《著作权法》第36条第3款规定,著作权的转让(无论全部还是部分)必须以书面形式,并需要著作权让与人的签名和盖章。因此,在英美国家,著作权被视为个人动产所有权,可以通过贸易方式进行转移。

法国和日本的著作权转让制度

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主张著作权可以全部或部分转让。根据法国《著作权法》第35条的规定:“作者可全部或部分地转让对其作品所拥有的权利。”然而,这些国家在理论上采用了二元论学说,将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他们认为可以转让的是著作财产权,而著作人身权由于其不可剥夺性永远保留在著作权人手中。

突尼斯的著作权转让制度

突尼斯等国家主张著作权可以转让,但没有明确的细则和规定。

德国的著作权转让制度

德国是主张著作权一元说理论的国家,认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体。根据该国的观点,由于著作人身权不可转让,著作财产权也不能转让。因此,德国的著作权利用采取使用许可方式。

我国著作权转让法律制度

著作权的内容和转让对象

我国《著作权法》将著作权的内容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两部分。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因创作作品而依法享有的与作品相关的人身权利。这种人身权与作者的人格利益紧密相关,具有永久性和不可剥夺性,因此不能转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的规定,著作权转让的对象只能是著作财产权。

著作权转让导致的权利主体变更

当作品的著作财产权由权利人转让给受让人时,受让人成为该作品的著作权人,从而导致著作权主体的变更。然而,这种权利主体的变更与财产法中的权利主体变更不同。在财产法中,财产所有权的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不可能对同一标的物享有独立的权利。所有权人转让了财产即丧失了权利主体资格,而受让人成为财产的所有人。但在著作权法中,著作权的原始主体和继受主体可能对同一作品各自分享利益。如果权利人转让作品财产权的全部,受让人则成为全部著作权的主体;如果权利人转让的是作品部分财产权,受让人则成为部分著作权的主体。

我国著作权转让法律制度的规定

根据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著作权法》第10条和第25条的明确规定,著作权可以转让。由于我国已加入多个国际版权公约,法律上允许著作权转让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著作权转让的具体细则和程序在《著作权法》中有所规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

    企业如何避免网络侵权的问题。为了提高著作权侵权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的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著作权法的学习,并采取防范措施。使用他人作品时需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并签订合同,审查稿件的独创性,与作者协商一致进行修改,并妥善处理权利人的撤稿声明。同时,根据《著作权法

  • 委托合同

    一方基于另一方创作能力而委托其进行作品创作的事宜。文章明确了背景、创作目标、创作安排和创作成本与酬金等相关内容。具体涉及作品形式、名称、篇幅、创作来源和计划,以及资料收集与分析、作品创作的流程和责任分配。同时,文章还详述了创作成本包括的资料收集、实地

  • 著作权和知识产权的区别

    著作权和知识产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权利,而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等。两者有重叠之处,但著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类型,属于其范畴之内。著作权保护作品的复制、发行

  •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中什么受时间限制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中,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等权利的特点和限制。这些权利在保护作者权益的同时,也受到时间、行使次数、转移以及第三方权利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作品著作权登记申请须知内容
  • 侵权行为的法律定义
  • 合作协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