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紧密相关的权利,主要是指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邻接权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制者权和广播电视组织权。
邻接权主要保护作品传播者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加工,并对其创造、加工后的劳动成果享有权利。例如,表演者的表演者权。
根据法律规定,未经传播者许可,他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传播者创造、加工后的劳动成果。
由于出版者、表演者等组织或个人享有与著作权相关的权益,他们并不直接创作作品,因此邻接权是以著作权为基础的。
《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的对著作权合理使用的限制同样适用于邻接权的限制。
作品的著作权受到保护期限的制约,邻接权同样受到保护期限的制约。
邻接权依赖于著作权。因为没有作品就没有传播,也就没有邻接权的产生。因此,《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出版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广播电台、电视台行使权利,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原件著作权人的权利。”如果未经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授权,传播者擅自传播作品就构成侵权行为,邻接权就无从谈起。
邻接权的主体多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著作权的主体多为自然人。
邻接权的客体是传播作品过程中产生的成果,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本身。
邻接权一般不涉及人身权,除了表演者权之外。而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两方面的内容。
邻接权的权利范围往往是法律规定的有限几种,而著作权的权利范围则非常广泛,法律在列举了很多种使用作品的方式后还规定了概括性条款,即“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邻接权的行使也要受到作品著作权人的制约。例如,表演者表演作品,有权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但如果被表演作品的著作权人不同意,表演者的许可就是无效的。而著作权人则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著作权。
综上所述,邻接权更多地是一种禁止权,即有权反对他人在未经授权的著作权人的合作下使用作品。而著作权人则完全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行使著作权。
电子书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区别,并指出用户购买电子书只获得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分享电子书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复制发行、出版、制作出售等行为均属侵权范畴。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包括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以及例外情况。报社、杂志社可在法定范围内对投稿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和删节,而美术作品原件的修改权需征得原件所有人的同意。修改权的行使受到法定范围的限制,不能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等著作权的其它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其著作权不再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