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的版权和版权人的合法权益,采取了多种技术手段来提高软件版权人对计算机软件的控制能力:
1) 防复制技术:采用序列号和网络认证技术,如“SCMS”系统,以防止用户进行复制行为。
2) 启封认证技术:软件附带标准条款合同,包括使用范围、质量保证、使用期限、免责条款、版权协议、仲裁协议等。用户必须接受这些条款才能使用软件产品。
3) 追踪反馈技术:通过互联网数据实时反馈信息,确保版权人能够实时掌控软件,只有获得版权人许可才能使用。
4) 电子水印技术:在软件产品中设定特定标识,用于鉴定软件的真伪。
5) 标准系统技术: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标准,即使存在侵权现象,也只在一定可控范围内。
6) ECMS系统:通过鉴别版权人身份和密码保护措施,与用户进行交易,类似于契约。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行政保护体系,以版权局为中心,以知识产权会议为指导,技监局和工商局为辅助行政单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软件行政保护执法体系。
计算机软件是高技术和高智慧的结晶,版权人的权利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力。我国制定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并对其进行了修订,采用版权保护法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权益。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但该条例对计算机软件在网络环境下的侵权与保护问题的规定较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的侵权与保护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加以解决。
共同侵权行为的认定问题,主要讨论了作者与出版社以及合作作品作者的共同侵权情况。对于作者与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合同中的权利担保条款是否构成共同侵权的问题;对于合作作品,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构成侵权时,合作作者构成共同侵权;可以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目的和作用,以及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所需的申请文件和流程。软件著作权登记旨在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创新竞争力。申请文件包括申请表、申请者身份证明、源程序和文档等。此外,还可以选择对鉴别材料作例外交存的方式。
社会信用度不足对电子支付安全的影响,由于互联网开放性导致交易真实性难以验证,我国信用体系发展不足和信用资料分散问题限制了电子商务支付系统的发展。同时,电子支付产业发展迅速但市场秩序不规范,网络侵权行为和信息恶意被盗问题也影响电子支付产业的健康方向发展
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所需的证据及证明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需承担侵权责任。网络侵权证据固定至关重要,因为证据易失效。固定证据的方法包括申请公证电子证据、查询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记录、及时举报等。受害人需增强证据保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