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著作权法 > 著作权纠纷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同侵权怎么办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同侵权怎么办

时间:2020-05-25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131
计算机软件是著作权的一种,如果自己开发了计算机软件的,他人要使用的,必须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不得擅自使用,也不得抄袭。那么,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共同侵权怎么办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遭遇共同侵权的,可以要求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原告如何举证:

(一)、权利人(原告)需提供其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源证据。

1、权利人的版权为原始取得。如其软件是经过登记的,应当提供计算机软件登记管理部门颁发的软件登记证书;如果软件未经登记的,应提交该软件的源程序、文档以及其他的能证明其享有权利的证据。

2、权利人的版权为继受取得,则应当提供授权合同以及其他能够初步证明其享有著作权的证据。

(二)、侵权人具有侵权行为。

软件著作权侵权案适用民事侵权的构成条件,在客观上要求行为人具有“侵权行为”,这就要求原告提供如下两个方面的证据:

1、被告告使用了与原告作品相同或者相近似的表达形式;作为计算机软件作品不同于著作权法里的文字作品、美术作品,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原告应举证证明双方软件的源程序、文档等文件相同或者相近似;在原告难以取得被告的源程序等文件或者被告拒绝提供其源程序等文件的情况下,原告举证证明双方软件的目标程序相同或者相近似,或者虽不相同或者相近似,但是被告的软件的目标程序中存在原告软件中的特有内容;或者双方软件的运行界面相同的,可以认定原告就双方软件相同或者相近似的主张完成了相应的举证责任。

2、被告接触了原告的作品。包括以直接证据证明被告已实际接触原告作品的情况,也包括原告举证证明被告有“合理的可能”接触过原告的作品,原告只要证明该“接触的合理性、可能性即可。

(三)原告要求赔偿损失的,根据其请求计算损失的方法不同需提供不同的证据材料。

1、实际损失计算法;

权利人因侵权人的侵权复制品在市场上销售使软件著作权人或其合法受让者的软件销售量下降,其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个软件的利润所得之积,即为被侵权人的实际经济损失。

在确定被侵权软件的价格时,可参照该软件登记时的报价。

2、侵权人违法所得法:

侵权人从每件侵权复制品获得的利润乘以市场上销售的总数所得之积,即为侵权人所得的全部利润。采取这种方式应考虑以下因素:(1)如果侵权人是采取比被侵权软件低的价格在市场上销售的,应以被侵权软件的销售价来计算机侵权人所得,(2)如果侵权人能证明其所得的成本或必要费用的,予以扣除,不能证明的,以侵权行为所得之全部收入为其所得利润。

3、法定赔偿办法

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著作权法规定可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北京市高院则规定的比较具体,为侵权人应赔偿5000至30000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电子书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电子书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区别,并指出用户购买电子书只获得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分享电子书构成侵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将受到处罚,包括复制发行、出版、制作出售等行为均属侵权范畴。

  •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

    修改权的定义和范围,包括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其作品的权利以及例外情况。报社、杂志社可在法定范围内对投稿作品进行文字性修改和删节,而美术作品原件的修改权需征得原件所有人的同意。修改权的行使受到法定范围的限制,不能改变作品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 知识产权申请流程

    网站程序属于软件设计,由《计算机保护条例》来保障开发者权益,设计人可以进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按前、后各连续30页,共60页。不足60页的需要提交全部源程序。每页不少于50行,第60页为结束页。在页的右上角标注连续页号1-60。登记地点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判断标准是什么

    (一)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发表或者登记其软件的;(三)未经合作者许可,将与他人合作开发的软件作为自己单独完成的软件发表或者登记的;(四)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者更改他人软件上的署名的;第二十三条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或者本条例另有规定外,有下列侵权行

  • 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有哪些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填表说明
  •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是多久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