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使用 > 商标在先使用权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商标在先使用权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时间:2024-09-26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5071
将他人享有在先权利的商标进行注册,本质上是一种侵权行为,因此即使通过了注册,也可以予以撤销,那么商标在先使用权的构成条件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商标在先使用权的构成条件

1. 在先使用的时间要求

商标在先使用权的构成条件之一是在他人注册商标的申请日之前,就已经有使用的事实。这意味着使用人必须能够证明在注册商标申请日之前已经开始使用该商标。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不仅限于现有使用人的使用,如果曾经发生过业务承继关系,现有使用人作为承继人的使用也可以作为在先使用的证据。被承继人先前的使用应当视为现有使用人的使用。换言之,在先使用商标的使用时间以该商标首次商业使用的时间为准。

2. 商标相同或近似,使用商品或服务相同或类似

在先使用的商标必须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并且使用的商品或服务必须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通常情况下,如果在先使用的商标与注册商标在商标图样上不构成相同或近似,或者使用的商品不属于相同或类似商品,则使用人有权继续使用该商标甚至申请注册。然而,如果在先使用的商标与注册商标构成使用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注册商标不得继续使用,否则将构成对注册商标权的侵害。然而,法律应当维护诚信,不应禁止或制裁正当使用行为,因此有必要在上述原则下设立商标在先使用权的例外规定。

3. 连续使用的要求

在先使用人必须在其商品上连续使用该商标。连续使用是指在先使用人在其商品上持续不间断地使用该商标。如果在先使用人在他人注册商标的申请日之前曾有使用事实,但无正当理由中断使用,则不得继续使用该商标。理由在于:

第一,商标在先使用权作为注册原则的例外,是为了保护在先使用人的利益。如果在先使用人的使用已经中断,其对该商标将不再享有任何利益,因此没有保护的必要。

第二,如果只是曾有使用事实,在先使用人在他人后仍可以重新使用,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商标注册制度,不利于保护商标注册人的利益。

第三,在使用中断后允许重新使用,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公平竞争关系和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所谓正当理由是指非因使用人主观原因中断使用。如果有正当理由中断使用,则不视为缺乏连续使用这一要求。例如,如果在先使用商标所使用的商品是季节性的,造成商标暂时中止使用。

4. 出于善意

商标在先使用人必须出于善意。在这里,善意通常指的是非因自己的过失而不知道他人已经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实际使用与该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其次,如果注册商标构成时,在先使用人将与该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使用在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并产生误导公众的后果,则该在先使用人的使用不能算作“出于善意”。如果注册商标的图样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而在先使用人将该图样作为商标使用于非类似商品或服务上,除非在先使用人能够证明其对所使用的图样享有正当权利,否则无法证明其使用是出于善意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标转让服务费需要交增值税吗

    转让商标权,是指转让商标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行为。根据上述规定,“营改增”后,技术转让服务、文化创意服务实际覆盖了原营业税征收范围中“转让无形资产”税目中除“转让土地使用权”和“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以外的转让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因

  • 被委托方是否承担商标侵权责任

    受委托加工方在订立合同时,有义务要求委托方提供有效地授权证明,否则,构成共同侵权,应负相应法律责任。受委托定牌加工方是指接受他人的委托,根据委托方要求加工生产标注有商标的商品,自己没有该商标使用权的一方。受委托定牌加工方发生商标侵权行为时,应根据委托

  • 商标权转让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第二步:签定《委托购买商标协议书》预付转让费50%到金牌商标转让网指定账户,此时购买方提供商标受让人主体资格证明;以上为商标使用权转让程序。在商标转让中,比较容易产生争议,引发纠纷。

  • 驰名商标转让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如果交易的商标根本没有注册,或者在到期时没有及时续展注册,或者已经被依法撤销或无效,则没有法律上的商标专有权可言,任何人都有机会使用该商标,甚至会被他人注册,从而妨碍自己从商标交易中获得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等权利。

  • 注册商标使用权如何转让
  • 商标使用许可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 特许经营的内容具体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