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资产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的定义中,可辨认性标准包含两个方面: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分离。
无形资产在使用和形成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与有形资产有所不同:
无形资产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根据我国的专利法规定,专利权分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两种。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发明者在取得专利权后,在有效期限内将享有专利的独占权。
非专利技术没有法律上的有效年限,只有经济上的有效年限。
商标是用来辨认特定商品和劳务的标记,代表着企业的一种信誉,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期满可依法延长。
著作权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著作权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两方面。精神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经济权利包括使用作品以及因授权他人使用作品而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
土地使用权是某一企业按照法律规定所取得的在一定时期对国有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权利。
特许权是指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或是一家企业接受另一家企业使用其商标、商号、秘密技术等权利。
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充分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可以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无形资产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实力。
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缺乏法律保护意识,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开发不够重视。
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无形资产,过度使用或长期闲置不用,导致无形资产价值的丧失。
由于保护无形资产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对自我保护无形资产的意识较差,导致无形资产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
我国关于无形资产保护的法律滞后,无法满足全面保护无形资产的需要。
我国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混乱,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存在主观随意性,影响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企业应加强对无形资产权益的保护,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防止侵权行为。
企业可以利用无形资产的品牌价值进行延伸,建立融资和扩张策略,实现低成本扩张。
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并配备专业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企业应加强无形资产的创新和拓展,增强自主生产能力。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的问题。侵犯商业秘密罪涉及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侵犯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和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证据认定面临权利人配合问题,信息是否属商业秘密需专业鉴定。损失计算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侵权
商标注册、管理和复审工作中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包括诉前证据保全的条件、裁定和执行、担保及解除措施等,同时强调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滥用职权或从事商标代理业务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
建发电器制品(深圳)有限公司与中基宁波对外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商标侵权纠纷。建发公司提起诉讼,要求中基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法院认定中基公司构成侵权,判决其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建发公司经济损失30万元。
无形资产的定义、特征和内容。无形资产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具有非实体性、垄断性、不确定性、共享性和高效性等特点。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类型。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可以增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