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商标法 > 商标使用 > 什么是带有欺骗性的商标

什么是带有欺骗性的商标

时间:2024-03-06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5148
商标是一个企业的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标志有明确的规定,其中包括商标不能带有欺骗性,那么什么是带有欺骗性的商标?下文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欢迎阅读。

我国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及其解释

一、规定的解释

根据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误认的。”我们可以从文义上理解,其中的“欺骗性”指的是使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而“误认”指的是错误的认识。总体来说,商标标志故意曲解商品或服务在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等方面的真相,使公众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等特点或产地产生错误的认识。关于该条规定前后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同义解释关系,即“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误认”是对“欺骗性”的解释说明;二是并列适用关系,即商标标志要同时具有“欺骗性”和“误认”的情形才能适用该条款;三是选择适用关系,即商标标志只要满足“欺骗性”或“误认”其中一项便可以适用该条款。

二、“带有欺骗性”的主要情形

“欺骗性”是对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的概括归纳,“误认”是对“欺骗性”的解释说明。除了明确规定了质量与产地两种具体的误认情形外,该条款还使用了一个“等”字来概括与质量特点相类似的误认情形。实践中,商标标志“带有欺骗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情形:第一,易使公众对商品质量等特点产生误认。质量指的是商品或服务的优劣程度,是一个中性词,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商标标志中如果涉及对商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描述的文字,往往是积极方面的词汇。如果商品或服务本身不具有商标标志描述的质量特点,就容易使公众将商品或服务与这种质量特点相联系,并可能使公众误认商品或服务具有这种质量特点。实践中,商标标志不仅会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特点进行描述,同时还会对其他特点进行描述,例如原料、内容、种类、功能、用途、型号、重量、数量、价格、生产时间、技术特点等。在理解商标标志含义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具体的商品或服务进行判断。例如,对于指定使用在第25类服装、帽等商品上的“健康棉彩”商标,商评委认为申请商标“健康棉彩”在指定使用的商品上使用,易使消费者理解为有利于人体健康、对皮肤无刺激等作用的棉织物,从而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原料等特点产生误认,构成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情形。第二,易使公众对商品产地产生误认。对商标标志中含有地名的审查或审理可能会涉及我国商标法中的多个条款。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一)项与第(二)项分别规定了我国国名和外国国名(该国政府同意的除外)不得作为商标使用。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了我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和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对商品产地的误认是对“明确排除标志属于国名、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地理标志以后,或者显然不适用上述条款”的情形进行判定的。根据《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的规定,如果商标由公众熟知的我国地名构成或含有此类地名,并且使用在其指定使用的商品上,容易使公众对商品产地产生误认,就会被判定为具有不良影响,适用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予以驳回。此外,如果商标所含地名与申请人所在地不一致,也容易使公众产生误认,同样适用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的规定。由于《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是在我国现行商标法施行前公布的,所以规定适用了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而现应纳入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对产地误认的情形之中。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是否对产地产生误认应考虑商标标识中含有的地名与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之间的关联性,如果二者具有某种特定联系易使公众对商品产地产生误认则构成上述规定的情形;如果商标标识中含有的地名与商标指定使用的商品之间没有特定联系,则不构成对商品产地的误认。例如,“嫩江NENJIANG及图”商标指定使用在第30类大米、玉米(磨过的)商品上易使消费者对商品产地产生误认。嫩江流域系我国小麦、大豆主产区,重要的粮食基地。如将含有“嫩江”的商标标志指定在粮食类商品上使用,容易使消费者联想到粮食产地,从而产生误认的后果。第三,易使公众对商品生产者产生误认。根据《商标审查及审理标准》,如果商标由企业名称构成或包含企业名称,而该名称与申请人名义存在实质性差异,容易使公众对商品或服务来源产生误认,就归入到第二次修正的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八)项中的“其他不良影响”的范围内。这种误认是由于商标标志中含有的企业名称与实际企业名称不符造成的。企业名称是一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标志,也是最原始的识别商品来源的标志,没有充分的理由禁止商标由企业名称构成或者含有企业名称,但商标中的企业名称应当与申请人名义保持一致,否则容易使消费者对商品生产者产生误认。这种情形与商品产地误认相似,具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其产生误认,应属于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范围之内。例如,“锡商银行”商标指定使用在第36类金融服务、银行等服务上,申请人是**集团有限公司。商评委经审理认为,申请商标为“锡商银行”,而申请人为**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商标与申请人名义不一致,存在实质性差异,容易使相关公众对服务来源产生误认,构成我国现行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情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商标转让费用的计算方式

    商标转让及其费用计算方式。商标转让涉及多种转让形式,包括合同转让、继受转让等。转让过程中需办理相关手续并填写申请书。商标是企业的标志,保护商标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且具有升值潜力。商标申请遵循自愿原则、先申请原则和注册原则。

  • 特许经营合同

    特许经营合同的宗旨和目的,特许经营项目以及特许经营关系的法律地位。甲方许可乙方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其独创的“某餐饮公司”中式餐饮特许经营权,开展独家代理业务。合同明确了特许经营权的许可权利、使用方式、许可形式以及甲方的权利和限制。乙方需遵守法律和合同条款

  • 原产地标记与地理标志的异同

    原产地标记与地理标志的异同,以及地理标志的综合价值及其面临的问题。地理标志涵盖一个国家的地理名称,而产地标记只表明商品的制造地。此外,文章还指出了影响地理标志综合价值的因素,如申请不规范、保护范围问题、使用管理不畅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重视地理标志的

  • 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关于商标禁用的法律规定。包括与国家标志、外国国家标志、政府间国际组织标志等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以及带有民族歧视性、夸大宣传欺骗性、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的商标都被禁止使用。商标禁用的理论基础在于不得损害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

  • 什么是原产地标记
  • 原产地证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 商标使用许可策略的关键点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