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产品质量 > 产品质量认证 > 利用委托加工合同制售冒牌商品的特征

利用委托加工合同制售冒牌商品的特征

时间:2025-06-13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7401

1. 本质违法性

这一行为违反了《合同法》、《商标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及相关法规。

2. 形式隐蔽性

以委托加工为幌子制造冒牌商品的行为比较隐蔽,分工很细,甚至分散在几个企业进行,从一个生产加工环节难以发现。

3. 规避法律性

这一行为表面上看具有合法性,实际上却隐藏其非法的目的,非专业人员很难觉察其违法性,主要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恶意规避法律所致,当事人在主观上具有恶意性。

4. 结果危害性

这一行为最终损害的是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作为一般消费者很难对产品的真伪作出正确的判断,致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购买和使用冒牌商品时受到损害。

利用委托加工合同制售冒牌商品的表现形式

1. 隐藏真实产地和厂名信息

加工企业加工的产品不标注自己的企业名称、地址,而只标注委托方的厂名和厂址,这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造成同行业的不正当竞争。

2. 假标注企业名称和产地

一些企业到境外注册企业并签订委托加工合同,让消费者误认为是境外或知名企业生产的产品,以获取消费者的信任及更大的利润。

3. 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等认证标志

合同双方未取得认证而擅自使用认证标志,或委托方已取得使用认证标志的权利,而被委托方没有取得,委托方通过授权允许被委托方在加工的产品上使用,这都是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形式。

4. 擅自销售委托人委托加工的产品

未经委托人或商品许可人许可擅自销售构成商标侵权行为。

5. 利用委托加工合同“傍名牌”

利用境内外登记注册法律制度的差异,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字号或商标到境外注册成公司,然后通过签订委托加工合同的方式进行生产知名企业的同类产品,以欺骗消费者。

6. 其他表现

利用委托加工合同伪造或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假冒或冒充注册商标,标注引人误解或虚假的产品标识等行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委托加工合同

    甲方委托乙方加工系列产品的合同内容,包括双方责任、付款方式、交货地点、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条款。甲方提供加工品款式、数量、技术要求等,乙方严格按照甲方要求进行代加工活动。合同规定了争议解决办法和其他未尽事宜的处理方式。

  •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措施以及深化质量认证制度改革创新。涉安全等产品须强制性认证,同时推广质量管理先进标准和方法,强化政府职能转变和质量基础建设,培育发展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和深化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

  • 加工承揽合同纠纷

    两个加工承揽合同纠纷案件。第一个案件中,委托公司与绒毛有限公司在购货合同中产生纠纷,律师通过提出管辖异议有效地维护了委托公司的权益。第二个案件涉及汽车修配厂与个体运输户李某之间的纠纷,双方没有书面合同,但存在口头合同关系。**修配厂在修车过程中烧毁车

  •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

    买到过期食品的赔偿方式和经营者违法行为的处罚。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若经营者明知商品缺陷仍提供,导致严重后果,受害人可要求赔偿损失和惩罚性赔偿。经营者违法行为会受到行政处罚,包括警告、没收

  • 企业申请产品质量体系认证的自愿性质
  • 基本定义
  • 利用委托加工合同制售冒牌商品的特征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