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
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法律依据而客观上行使商标权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损害后果是由违法行为直接造成的。
包括有过错和无过错两种。
商标侵权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权人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妨碍商标权人使用其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商标侵权的诉讼时效与一般侵权行为没有特别之处。根据我国民法总则,商标侵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的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被损害时起计算。
对于一次性的侵权行为,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对于连续进行的侵权行为,如果商标权人知道或应该知道的时间已经超过三年,则会出现是否需要保护的问题。
有一种意见认为应严格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即商标权人明明知道有人侵权却又置时效于不顾,不及时采取措施,自然应承担不受保护的结果。另一种意见认为,对于连续实施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如果权利人知道或应该知道之日起至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止已超过三年,人民法院不简单地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判决驳回权利人的诉讼请求。在该项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期间,人民法院应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额应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三年计算,超过三年的侵权损害不予保护。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标异议程序与合法权益的关系。商标异议程序允许社会公众发表意见,形成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权益。任何主体在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三个月内可提出异议,并需满足一定条件。国内企业或个人可直接办理异议,外国企业或个人则需通过代理组织。异议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提出,提前或
商标撤销的程序和规定。包括商标的撤销流程、撤销商标的条件及时限要求、注册商标撤销后的影响等。商标撤销是基于国家商标法和相关规定的程序,撤销原因涉及违反商标法行为、注册商标成为通用名称、连续不使用等。撤销注册商标后,影响仅限于部分指定商品,原有商标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