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主体作为平等的民事主体,不享有法外特权,也没有法外义务。然而,为了保护相关方的利益和维持交易秩序,互联网主体需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并承担相应的附随义务。例如,网络交易平台和搜索引擎服务商制定的投诉规则和免责条款,虽然是单方制定并向公众公布的,但并不对权利人的维权行为产生法律约束力。权利人只需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维权行为。
只有在互联网主体存在过错或被推定有过错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其与上传商标侵权信息的主体共同从事了商标侵权行为,并承担共同侵权的责任。过错的认定与互联网主体的注意义务密切相关,包括技术能力、是否获利、是否有推荐行为以及权利商标的知名度和显著性等因素。例如,对于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而言,司法实践普遍认为其提供的是基于搜索引擎技术的网络推广服务,属于信息检索服务。在未直接向竞价者提供关键词的情况下,是否构成间接侵权主要取决于其履行注意义务的程度。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不需要事先主动审查他人参与竞价的关键词,只需要对违反法律规定的敏感词进行事先过滤。然而,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需要在其网站中公示必要的知识产权条款,并建立畅通的侵权通知机制。一旦接到权利人的通知,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需要及时删除涉嫌侵权的信息,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害。
商标转让及其费用计算方式。商标转让涉及多种转让形式,包括合同转让、继受转让等。转让过程中需办理相关手续并填写申请书。商标是企业的标志,保护商标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和信誉,且具有升值潜力。商标申请遵循自愿原则、先申请原则和注册原则。
销售假冒商标的定罪标准,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构成商标侵权罪的要件包括未经许可使用相同商标、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情节严重等。对于不同情节,法律有相应的刑罚和处罚形式,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等。单位犯罪也有相应处罚规定。
商标权的注册在先原则,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确定了商标注册申请的先后顺序原则及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初步审定公告以申请在先为原则,商标注册申请会依据不同情况处理。同时,介绍了商标权的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和传来取得两种形式,详细解释了这两种方式的概念及具体实
商号和商标在功能与作用、表现形式、专用权、有效范围和法律保护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商号代表企业信誉,与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相联系,商标则用于区别不同经营者的品牌或服务。商号权相对简单,商标权取得需通过注册等程序。商标有效期可续展,理论上可长期持有,商号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