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申请需要按照不同的类型和流程进行,本文将对专利申请的种类进行简要介绍。
专利申请的类型如下:
发明专利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或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不同专利申请类型的区别如下:
1. 专利授权时间:
发明专利通常需要大约3年左右才能获得专利权。
实用新型专利通常需要大约1年左右才能获得专利权。
外观设计专利通常需要大约8个月左右才能获得专利权。
2. 专利权的保护期限:
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
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限为10年。
申请专利需要提供以下资料:
1. 发明创造名称:
名称应简明扼要地反映发明创造的主题和类型。
2. 背景技术:
描述与本发明创造最相关的现有技术情况。
3. 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
a) 产品类的发明创造:
结合附图,清楚完整地描述各部件名称、相互关系,并说明工作过程。方案应可被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实现。
b) 电子类的发明创造:
提供电路图或框图,并结合图中的电子器件或模块说明其原理。
c) 方法类的发明创造:
包括加工工艺、化工产品、药品、食品等,应详细说明加工工艺步骤、工艺条件,并提供相应的工艺流程图。对于涉及计算机、通讯等领域的方法发明创造,应提供处理过程,并根据需要提供流程图。
4. 发明创造的有益效果和优点:
描述本发明创造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和优点,且这些优点和效果是由于采用了该技术方案而直接获得的。
5. 附图说明:
如有附图,应按照机械制图标准绘制。
6. 实施例:
a) 产品类和电子类的发明创造:
实施例是实现发明创造的一种或多种具体设计方案。如果提供了附图,应结合附图进行说明,并在零件后标注相应的编号,可以根据需要说明功能、动态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b) 方法类的发明创造:
应详细说明工艺过程、操作步骤和具体的工艺参数等,通常应提供多种工艺参数结合的实施例方案。对于涉及计算机、通讯等领域的方法发明创造,应提供详细的具体实施方案,如流程图等,可以提供多种方案。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涉及专利保护的地域性、专利申请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对于外国专利未在中国申请的情况,申请人可提出专利申请但需证明技术创新;若外国人已在中国申请专利,则国内生产相同产品可能侵权。申请专利的技术需具备新颖性、
专利申请被驳回后的复审时间问题。依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申请人对驳回申请的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通知起三个月内请求复审。复审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的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并会在复审后作出决定。若申请人对复审决定仍不服,可在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外观专利申请的难度及相关要求。外观设计专利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等做出的新设计,需满足设计要素、适用范围、美感要求和工业应用性的条件。外观专利申请相对容易,注重形式和外观,申请人需提交申请文件并支付费用,接受专利局审查和评估。但外观专利有效期较短
申请费,在专利申请受理后按实际缴纳金额的80%资助。(三)资助申请人申请港澳台地区专利资助的,每项专利的资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5000元。(四)资助申请人申请国外专利资助的,每项发明专利资助不超过5个国家,每个国家资助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万元;每项外观设计专利不超过3